探索四大體系 完善培養鏈條
上海本身並不缺乏對青年精英人才的吸引力,但是如何營造人盡其才、人盡其用的政策環境,進而留住人才,依然是一個大課題。
為此,上海團組織作出了一系列探索,並初步形成了發現儲備、培養鍛煉、吸引凝聚、推薦使用等具有共青團組織鮮明特色的青年人才培養體系。
通過源頭選拔發現人才——上海團組織將深化由市委組織部、市教衛黨委、團上海市委聯合實施的“選苗育苗”工程,下一階段,每年將從優秀高校畢業大學生、大學生村官、“西部計劃”志願者、“三支一扶”人員中,層層選拔挑選出一批“苗苗”作為跟蹤培養對象,適時為其快速成長創造條件,從而為市、區兩級團的領導班子調整充實提供儲備人才。
此外,團組織還積極探索干部選拔中的競爭機制。在市級層面,近年來先后舉行了3次團市委副書記職位的公開選拔,有3位優秀青年干部通過公選走上了團市委副書記的崗位﹔在團市委機關,所有副處級領導職位都要採用競爭性選拔方式。在地區層面,不少區縣通過公開選拔,把來自高校、機關等領域的優秀年輕干部選拔到團區委的領導崗位。
通過品牌項目培養人才——“大學生公益訓練營”是青年公益人才學院首期開設的培訓項目之一,學院還針對團組織、企業、社會組織和媒體等領域的專業人士開設了“公益事業高級研修營”,正在籌備中的還有“公益志願組織能力建設訓練營”、“群團工作和公益事業發展專題研修營”、“企業社會責任與公益項目開發專題研修營”等。
被稱為公益界“黃埔軍校”的青年公益人才學院,旨在探索並建立公益人才培育新模式,培育具有公益精神和公益服務能力的青年人才及中高端青年公益管理人才和公益創業人才。作為國內首家同類型學院,青年公益人才學院的目標是每年培訓百名青年社會組織管理人才、千名大學生社團領軍人才和萬名青年志願者。
通過團屬社團凝聚人才——把服務凝聚青年人才與共青團自身組織建設結合起來,為創新創業青年建組織、搭平台,是共青團組織持續服務創新創業青年人才成長的重要一環。
共青團組織擁有為數不少的團屬社團,這一平台是青年積極開展各類有利於促進創新創業活動的信息溝通和技能交流的平台。其中比較典型的有:科技創新市長獎聯誼會,促進未來的“創新創業之星”的跟蹤培養和相互交流,目前已有80名獲獎者成為了聯誼會的成員﹔青年創業沙龍,組織創業青年定期舉辦交流活動,互通創業信息,目前已有約600人次參與了12場活動﹔青年創意人才沙龍,為青年創意人才搭建互動平台,目前已成功舉辦12場。上海市青聯、上海市學聯、上海青年文聯、上海市青企協、上海市IT青年人才協會、上海市建設交通青年人才協會、上海市青年創業就業促進會、上海市社會建設青年人才協會、上海高端青年創意人才協會等各類組織、團體等也都在凝聚青年人才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通過評選表彰舉薦人才——湖南妹子張沙娃的創業之路走得挺順當,她原創的首飾品牌“SU素”已經在全國30個城市建立了近百家網點,自主設計開發數千款產品。2011年,她以第一名的成績被評選為“上海青年高端創意人才”,進入青年高端創意人才庫。和張沙娃一樣入選的創業青年可以享有各種政策支持,如優先享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的相關人才交流培訓計劃,優先享受相關產業政策、人才扶持政策等。
共青團組織榮譽表彰平台對於發現優秀創新創業青年人才,實現人才與項目、人才與政策兩個結合具有積極促進作用。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上海青年文化新人、上海青年經濟人物、上海青年創業先鋒、上海IT青年十大新銳、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等評選表彰活動中,冒出了一大批青年才俊,他們普遍具有學歷高、年紀輕、覆蓋行業或領域廣泛,以及在創業帶動就業效應、文化創意、科技創新、利稅貢獻等方面的突出特點。
為了暢通人才舉薦渠道,上海團組織注重從基層一線培養選拔人才,為優秀青年的脫穎而出開辟“綠色通道”。根據“推優薦才”機制,各級團組織每年向同級黨組織推薦一批優秀青年人才並為青年人才成長創造條件。
兩大平台合力保障
“共青團組織做青年人才工作,往往是‘撈餃子’多,‘包餃子’少。很多青年人才雖然是共青團評選出來的,但團組織培養的印記比較少。共青團培養人才,貴在優勢集成、持之以恆、潤物無聲。”團上海市委書記潘敏表示。
以前團上海市委各部門做各自的項目,互相缺少鏈接,信息、資源都無法共享,比如針對大學生的選苗育苗工程,在學生畢業之后,就難以繼續跟蹤。
現在,團上海市委著力推進青年人才工作的兩個平台:上海市青年工作聯席會議和青年人才工作領導小組。
依托上海市青年工作聯席會議,上海團組織探索建立與市委組織部、大口黨委以及人社、科技、教育等相關黨政職能部門的日常聯系和溝通機制。在團上海市委牽頭編制的《上海市青少年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把“大力培育各類青年人才”列入十二五期間上海青少年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並提出了實施“上海青年英才培養計劃”、建立“上海市青年人才庫”等一系列具體舉措。接下來,還將考慮在聯席會議基礎上,建立青年人才工作專委會,構建市級青年人才工作的溝通平台,從宏觀層面加強對青年人才政策的研究,並及時反饋青年人才的合理訴求。
而領導小組則是2011年在團市委內部建立的青年人才工作統籌平台,每年都要對青年人才工作進行整體部署,並不定期地就青年人才工作專題進行研究、決策,形成共青團系統內青年人才培養的工作合力。
比如,“青年英才培養計劃”就是在梳理各部門的工作項目、資源的基礎上形成的。從發現儲備、培養鍛煉到吸引凝聚、推薦使用,涵蓋了“選苗育苗”、“英才培訓”、“杰青評選”等多個部門的項目和活動,並初步形成了具有共青團組織鮮明特色的青年人才“培養鏈”。
團上海市委下一步的設想,就是能夠繼續發揮好這兩個平台的作用,構建一個信息交互、資源共享、力量整合、項目聯動的工作網絡,把“青年英才培養計劃”打造成一個不僅服務於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而且能夠切實滿足青年人才成長發展需求的工作計劃。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資源的共享與整合,實現各類政策和項目的無縫銜接。(龔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