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來自湖南衡東縣的調研報告②)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群眾有三盼

記者 朱思雄 李章軍 顏珂 楊彥 饒文靖

2013年04月02日07: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認效果 要服務、看效果,干群關系的新課題

“走訪對象:陽洪喜,建議或意見:本人長期在外打工,家中老人無人照料,建議採取適當措施加強對老人的照顧﹔解決措施:建議成立老人看護小組,組織人員輪流照顧老人。”

在吳集鎮,記者隨手翻閱一位鎮干部的“民情日記”,看到了以上內容。

“以前辦事找不到人,現在鎮干部的電話都對外公布,辦事找人一個電話就行。”吳集鎮陽家坡村村民陽林文說。在榮桓鎮辦公樓入口處,書記鎮長等所有鄉鎮干部的手機號和駐村聯系點都標注在醒目位置。榮桓鎮黨委書記劉志丹說,“剛公布電話時壓力很大,打我電話的人太多了,但運行一段時間后就正常了,現在我每月接群眾電話也就10來個。”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近兩年來,衡東縣要求,一方面,群眾有駐村干部聯系卡,鄉鎮干部有民情日記,鄉鎮黨委有民情台賬﹔另一方面,干部行不行,群眾來測評。為此,鄉鎮每月要召開一次駐村工作點評會,群眾半年要對駐村干部評議一次。衡東縣推行的這種“三有兩評”工作法,督促干部深入基層,了解群眾,辦實事、解難事。

在榮桓鎮,鎮黨委每周都要舉行一次述職會,每名鎮干部上台就駐村情況進行述職﹔群眾評議之外,每個季度末,村干部還要對鎮干部聯村情況進行評議,結果納入干部責任考核。增加村村民周偉告訴記者,現在的鎮干部跑村裡勤快得多,去年他家的養豬場就是在鎮干部的技術指導下,擴大了養殖規模。

隨著黨和政府在農村的惠民政策越來越多、投入越來越大,農村基礎設施改善了,群眾收入增加了,生活質量提高了。鄉鎮職能調整后,干群之間不存在根本利益沖突。可是,群眾的意見和怨氣並沒因此減少,反而呈擴大的趨勢。究其原因,在於一些黨員干部染上“作風病”,脫離了群眾。“三有兩評”工作法正是倒逼干部沉入基層的制度創新。

不過,群眾對干部下基層的形式主義做法頗有微詞。有群眾表示,一些干部下鄉重形式、輕結果,解決不了問題,產生不了實效。霞流鎮黨委書記周黎告訴記者,干部駐村制度目前存在兩大問題,導致群眾意見比較大:一是缺人手——全鎮36個村,隻有18名鄉鎮干部,加上干部自身的日常工作,時間精力捉襟見肘﹔二是缺本領——有本領的干部鄉鎮留不住,沒本領的干部又服務不好群眾。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相對於鄉鎮干部聯點駐村,許多群眾對市縣領導駐村辦點倒是十分期盼,“因為上級領導手中資源更加豐富,能拉得來資金、引得來項目”。但領導聯村辦點,又往往是“雪中送炭”的少,“錦上添花”的多,資源投入不均衡,容易引發鄰近村的不滿。

上一頁
(責編:喬業瓊、權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