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他就像不知疲倦的牦牛

追記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縣瓦日鄉原鄉長菊美多吉(中)

2013年03月28日13:39   來源:農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在菊美多吉衣兜裡,總有一些小紙條,上面記錄的都是小事:

3月1日:翁姆家的小娃兒需要一本新華字典。

4月11日:仁孜家醫保本戶名需到縣上重新核實。

5月3日:看望腳傷住院的德吉阿媽。5月16日:堯日村村支部圖書架差兩枚螺絲。

記錄到去年5月16日為止,而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去年5月18日。

“為了這樣一張張記錄民情的小紙條,菊美多吉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了瓦日,他把困難群眾和孤寡老人緊緊‘鎖’在了心頭,把掉在地上沒人去在意的事‘撿起來’,記到了心頭,把需要幫助的群眾‘扶起來’放進了心裡……”縣文明辦副主任擁生卓瑪說。

自從2001年參加工作,無論是在扎拖、龍燈、還是在瓦日,“群眾”二字的分量,一直在菊美多吉心中是沉甸甸的。

無論到哪裡工作,他都把修路當做頭等大事,分秒必爭……

高原群眾世代盼望告別人背馬馱的艱苦歲月。

“扎拖”一詞藏語意思是岩石上,扎拖鄉處處懸崖峭壁,扎拖村有4個自然村,分布在險峻的高山上。千百年來,村裡人全靠一雙腳去丈量那條羊腸小道。

2004年,菊美多吉到扎拖村包村,一到村裡他就橫下一條心:立即修路!可是,修路要佔用村民的部分土地,扎拖村的土地都是在岩石縫裡掏出來的,十分金貴,群眾雖然盼望修路,但要佔自家的地就非常抵觸。

怎麼辦?那就逐戶逐戶地做工作。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去的最多的一戶是澤吉家,菊美多吉一共去了10余次。

菊美帶著村干部踏斷了交通局的門檻,不分晝夜地死磨硬纏,直到交通局答應給項目為止。

“真的要修路了?”群眾疑惑中摻雜喜悅奔走相告,“這個鄉干部有兩把刷子,才是說話算話、真正為群眾辦事的!”村民這樣評價,投工投勞的積極性也很高。

菊美多吉將被子一卷,在工地上搭起帳篷,與修路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還從微薄的工資裡掏出錢買來鹽巴和茶葉,給修路的群眾燒茶喝。

修路難,而為修路做群眾工作往往更難。菊美多吉的法寶是不厭其煩,實在不行就雙手豎起大拇指(藏族一種懇求別人的手勢)。在藏區,尤其是康巴漢子,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會亮出這種手勢的。

瓦日鄉魯村修通村公路時,有一戶阻撓,因為修路必須要他家院牆后退一兩米,菊美多吉三番五次去說,他都不鬆口。最后,菊美多吉無奈地雙手豎起大拇指:“阿哥,我以一個老百姓的身份來求你,你有什麼要求就提,我們盡量滿足你!”

菊美多吉這一招感動了那村民:“就憑你這句話,我看得出你是個沒有架子,不會用權力壓人的好干部,我同意了。”

就這樣,一個個村子的通村公路在菊美多吉的苦口婆心和軟磨硬泡的攻勢下,藤蔓一般悄悄生長在貧瘠的高原上:

18公裡長的布日俄村通村路通了,中小型車輛可以暢通無阻的直達全村……

列瓦村通村路通了,孩子們上學再也不用爬山涉水地“長征”……

一條條村道把分散的民心拉近,菊美多吉通過這條條道道,把群眾裝進了自己心裡。

(責編:楊麗娜(實習)、楊媚)


相關專題
· 人物事跡
· 追記菊美多吉:一位藏區基層干部的11年為民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