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他就像不知疲倦的牦牛

追記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縣瓦日鄉原鄉長菊美多吉(中)

2013年03月28日13:39   來源:農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從帳篷到別墅,一步跨千年﹔為了實現牧民定居,他操碎了心……

2008年12月,菊美多吉調到海拔近4000米的龍燈鄉任鄉長。

這是個純牧業鄉,有514戶,2349人。為了摸清每一戶的具體情況,菊美多吉常常騎馬翻越重山,海拔4000多米的就有兩三座,一走就是十天半月。因高血壓而產生的頭痛、頭暈、胸悶折磨著他,但他沒有退縮。他說,隻有我們與群眾拉近距離,群眾才能與我們心連心。

2009年,為了徹底改變老百姓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四川省啟動了“牧民定居行動計劃”,龍燈鄉拉日村被列入首批建設的定居點。

可是,部分牧民因思想觀念陳舊對定居工作存在消極抵觸。菊美多吉與包村干部一道,先從轉變村三職干部、退休干部及當地德高望重人士思想入手,逐個耐心細致地講解牧民定居給牧民生產、生活、子女入學、看病就醫等帶來的實惠,並先后召開10多次村干部、群眾大會。

通過努力,“牧民定居行動”於2009年4月順利啟動。菊美多吉與同事們一道制定幫扶措施,實行一對一幫扶,起早貪黑在工地上監督、督促工程質量、進度,與牧民群眾一起投工投勞,連續7個月奮戰在施工現場,確保定居房完成建設。

為著力打造拉日村牧民定居省級示范點,菊美多吉爭取到114.5萬元項目資金,用於定居點54戶牧民屋頂蓋瓦,窗戶、衛生間改造,4320米圍欄建設,太陽能熱水器、廣播電視戶戶通、風能互補照明路燈的安裝,800米環村路硬化等工作。

“那段時間,他就是一頭不知疲倦的牦牛!”原龍燈鄉衛生院院長馮林斌說。一次,馮醫生看到他很疲憊,眼睛也紅紅的,於是給他測了個血壓,竟高達190/100ml!馮醫生幾乎咆哮著說:“那麼高的血壓還在玩兒命!”菊美多吉卻笑著說:“馮醫生,不要緊張,沒什麼大事的嘛!”

2010年底,在調離龍燈鄉前夕,菊美多吉特意來到拉日村,沿著寬敞的水泥路繞村走了一圈,看著那醒目的標語:一步跨越千年,從帳篷到別墅,從夢想到現實﹔看著那一幢幢藏家別墅式的牧民新房,他激動得熱淚盈眶:“我們的心血沒有白費呀,如今牧民們也能過上現代化的生活了,我們做的一切都值了!”

地區發展靠教育,教育希望在孩子﹔為孩子走出大山,他甘當鋪路石……

扎拖鄉波羅塘村的白德降初有3個孩子,當時大兒子已經10歲。但3個孩子都沒讀書,而是被白德降初安排去山上放牛或者是挖虫草。

當時,這種現象在藏區十分普遍。這怎麼行呢?“一個地區的發展要從教育抓起,一個家庭的發展要從娃娃抓起。”這是菊美多吉時常挂在嘴邊的話。

“普九”開始后,菊美多吉每天到學生家中做思想工作,一天不行就兩天,兩天不行就一周。在他的堅持下,全鄉“普九”率達到100%。

孩子進了學校,菊美又關心起他們的安全、飲食及經濟上的困難。

扎拖鄉中心小學旁有一個滑坡泥石流地帶,每天早上,菊美多吉利用跑步鍛煉的機會總是在那裡等待,直到把學生一個一個安全接過來,下午放學也是一樣。

藏區孩子的午餐一般是家中自帶鍋盔,學校燒點開水供給,菊美多吉吩咐鄉政府食堂,凡是有吃不完的飯菜,一律端給學校,讓孩子們打點“牙祭”。

2009年初,為進一步鞏固“普九”成果,剛剛調任龍燈鄉鄉長的菊美多吉就親自到學校去開家長會,並帶領學校老師,深入每一戶牧民家中家訪,動員他們將孩子送到學校讀書。在他的堅持下,鄉中心校的學生從2008年的100多名,增加到240多名,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以上。

2009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決定,從2009年至2013年,實施藏區“9+3”免費職業教育5年計劃,即對藏區學生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施3年免費職業教育。菊美多吉高興地說:“這是藏區孩子走出大山的綠色通道!機會很難得,一個也不能少!”

擁生卓瑪的表弟丹孜考上了“9+3”義務教育,到成都禮儀職中就讀,馬上就要開學了,可他的名字上存在曾用名和現用名的錯誤,學校老師要求鄉政府出具証明,否則以后就拿不到畢業証。

丹孜的家人把這事告訴了菊美多吉,2011年2月28日晚上9點多,菊美多吉騎著摩托車風塵仆仆趕到,把辦好的証明送到丹孜家裡。

擁生卓瑪回憶說:“我還清晰地記得他當時的樣子,一條圍巾胡亂地圍在脖子上,臉頰被夜裡的寒風吹得通紅。我感動地說這麼晚了,你騎了12公裡山路過來多麼危險,明天早上拿來就可以了嘛。”

菊美多吉笑著說:“我們鄉走出一個這樣的學生不容易,一定要讓他去讀這個學校,有這麼好的政策,又不要學費,如果學籍都不給他辦好,就是我們的失職了。”

如今,菊美多吉動員參加“9+3”職業技術教育的學生已經陸陸續續走上了工作崗位,他們深知,如果沒有菊美多吉的支持,他們絕不會有今天的機會,菊美多吉充當了他們走向成功的鋪路石,這使他們更加努力地用他們所學到的知識改變著家鄉的面貌。(記者 李傳君)

(責編:楊麗娜(實習)、楊媚)


相關專題
· 人物事跡
· 追記菊美多吉:一位藏區基層干部的11年為民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