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思想政治動員需改善話語體系

九成被訪者認為,領導人的良好表達有助於群眾理解黨和國家大政方針
李瀟 杜艷華 
2013年03月06日08:25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圖一:參與調查對象年齡結構分布圖

  圖二:參與調查對象政治面貌分布圖

 

  日前,為探索宣傳和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有效途徑,圍繞黨的領導人話語表達方式的作用及影響,以基層干部群眾為調查對象,我們進行了“對十八大上中共領導人話語表達的感受與體會”的專題問卷調查。調查共發放問卷700份,有效問卷646份,調查對象的選取考慮了年齡結構、職業分布、學歷水平以及政治面貌等因素(如圖)。職業涉及區級政府部門及社區(街道)機關干部、基層居委干部群眾、中學教師、企業員工以及在校大學生。

  調查結果顯示出許多有價值的信息:

  對於“領導人公開講話時的語言表達方式和風格是否重要”,92%的調查對象表示,領導人在公開場合講話時的話語表達方式很重要﹔極少數人認為無所謂或不重要。

  對於 “對十八大報告話語表達總體感受是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87%的人表示滿意,認為胡錦濤同志的報告從內容到形式都“有新意”,“內容系統而全面,對國家發展方向有指引意義”,“官話變少了,實在話變多了”,體現出“更加務實、更加親民、更加自信的執政風格”。

  對於 “同樣是表達執政黨的奮斗目標,以下哪些話更容易讓人接受和打動人心”,93%的調查對象選擇“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對於涉及黨對於民眾的承諾和加強自身建設的話語表達時,91%的調查對象認為 “我們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以及“打鐵還需自身硬”更能打動人,更易為人接受。這個結果同樣表明,民眾喜歡聽實在話,喜歡貼近實際、貼近人心的話。

  調查帶來的啟示是,在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今天,思想教育和政治動員的話語表達方式需要有新思路,而這會直接促進執政效果的提升。這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責編:楊媚、權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