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思想政治動員需改善話語體系

九成被訪者認為,領導人的良好表達有助於群眾理解黨和國家大政方針
李瀟 杜艷華 
2013年03月06日08:25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第一,要重視改進黨和政府的話語表達體系。實踐証明,話語表達直接影響基層群眾對黨和政府各項政策的理解和把握,進而影響政策宣傳的實際效果。長期以來,一些部門和地區官方的話語中存在空話、套話和大話等,例如,一套看似對仗工整的排比句,卻言之無物,充滿著空洞說教,留給人們刻板、乏味的負面印象,甚至可能直接使政治動員和思想教育變成“認認真真走過場”。調查發現,有92%的調查對象認為,領導人良好的語言表達方式,有助於群眾理解會議精神和國家政策,更有助於基層黨員理解中央精神,統一思想。

  第二,要善於用簡練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在調查中,基層干部群眾對“十八大上中共領導人所做的報告、發表的講話中最打動人的話語”集中體現為“建設美麗中國”(94%)、“打鐵還需自身硬”(86%)、“責任重於泰山,事業任重道遠”(83%)等。這說明,深刻的執政理念、深邃的治國理政智慧,通過簡約朴素的語言表達更易為基層群眾接受。黨和政府的話語表達應當充分考慮基層群眾的思維習慣和語言習慣,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講群眾聽得懂的道理。而表達問題又是與學風和文風緊密相連的。簡練的語言看似簡單,其實與一個人的思維方法、領導藝術有著密切的聯系。改變文風,還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拓寬視野、加強學習、提升修養,提倡講短話、講實話、講新話,始終把尊重實踐作為創新話語表達的源頭活水,把深入基層作為創新話語表達的重要途徑,把服務群眾作為創新話語表達的機會。

  第三,要學會用群眾的語言做好群眾工作。95%的調查對象認為,習近平同志在新任政治局常委記者見面會上的講話 “很有新意”,而這個“新意”就新在講話貼近大家的生活,有親切感,貼近人心,是用群眾的語言講到了群眾的心裡。從心理學的規律來看,當受眾感覺與某種話語出現隔膜的時候,就有可能出現“話不投機”的心理障礙,降低與之接觸的熱情,其影響力就會大打折扣。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理論宣傳工作,不論在方法上,還是在語言表達上,必須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根據調查結果的分析,應將話語表達藝術視為黨的執政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要根據社會的進步和變遷,改善和創新黨和政府的話語表達體系,改變教條式、大而空的語言表達方式,黨的干部及黨的文件語言表達必須貼近人心,洞悉人性。

  (作者單位分別為中共上海市楊浦區委黨校、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

  相關新聞——

  張維為:中國道路探索與中國話語體系建設
 
 姚桓:構建中國執政黨理論的話語體系

(責編:楊媚、權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