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廣東肇慶高新區“三大模式” 創出“兩新”黨建發展新道路

2013年01月29日11: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三、以孵化中心模式,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100%全覆蓋

按照《黨章》規定,區“兩新”組織黨工委對於有3名以上黨員的“兩新”組織做到了應建盡建,但是肇慶高新區“兩新”黨建發展還是遇到瓶頸:當時黨組織也僅覆蓋到區內43%的“兩新”組織,還未能覆蓋到有零星黨員和沒有黨員的微小型企業。如何把這些還未達到組建條件的微小型企業納入到黨建工作的統籌管理?如何讓流動黨員、地下黨員發揮作用?如何讓黨的組織和工作做到100%全覆蓋?

通過深入“兩新”組織調查摸底,區“兩新”組織黨工委理順了薄弱環節,決定在區內打造一個孵化培育黨員、黨組織和黨務工作人才的綜合服務平台,並於2012年4月,在省內率先謀劃建設“兩新”組織黨組織孵化中心,對區域內黨組織建設工作進行集約化管理。此項目還列入了2012年全省基層黨建創新“書記項目”,由市委徐萍華書記牽頭主抓。孵化中心主要通過“四建”,即建陣地、建組織、建隊伍、建機制,進一步擴大了黨的工作覆蓋面,優化了區域黨建資源,構筑了一個動態開放、區域互動的黨建工作體系。

一是建陣地,讓孵化工作“有平台”。區“兩新”組織黨工委積極打造“孵化”平台,設置了佔地面積150多m2的孵化中心陣地,主要建設了“三廳”、“三室”,即:服務廳、議事廳、展示廳﹔談心室、學習室、圖書資料室。此外,還配套設置了遠程教育設備、電子觸摸屏、牆上公開欄(包括職責、流程、人員信息)、服務電話、電腦、辦公桌椅等。同時,建立了“孵化數據庫”,制作了《黨組織孵化中心簡介》、《聯合黨支部職責》、《黨組織通訊錄》、《挂鉤聯系“兩新”組織黨組織名冊》、《孵化成果名冊》、《黨員名冊》、《預備黨員名冊》、《新發展黨員名冊》、《入黨積極分子名冊》,城中、臨江、沙瀝《片區聯合黨支部覆蓋兩新組織名冊》等12本台帳,使“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進展一目了然,做到數字清、底子明。

二是建組織,把微小型企業“網進來”。將全區“兩新”組織按照地域特點劃分了沙瀝、城中、臨江工業園3個片區,以片區為單位成立了3個聯合黨支部,並各設1名支部書記和3--5名支部委員,將18名黨建指導員全部挂鉤到區內已投產但暫未達到建立黨組織條件的“兩新”組織,負責宣傳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加強對流動黨員的管理,將黨的工作全部覆蓋到這些“兩新”組織。

三是建隊伍,讓黨組織“壯起來”。首先,區“兩新”組織黨工委結合我區實際,將18名黨員干部挂鉤到全區315家“兩新”組織中,對全區微小型企業進行調查摸底,尋找、發現隱形黨員、口袋黨員、地下黨員,並建立台賬,將這類黨員納入孵化中心統一跟蹤管理。其次,借助聯合支部的平台,通過“1:1”以上發展黨員模式,充分發揮聯合支部委員和企業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20人以上的“兩新”組織中培養3--5名以上入黨積極分子,以此逐步孵化黨員。此外,要求企業招聘員工時優先錄取黨員,通過培養發展和招工優先錄取黨員等方式吸收黨員。等黨員隊伍壯大后,及時指導幫助條件成熟的“兩新”組織建立獨立黨支部,形成孵化效應。

四是建機制,推動黨建“轉起來”。通過打造“十三個統一”(即統一配置公章、牌匾、黨旗、挂幅、“意見建議箱”、黨群一體化宣傳欄,制作黨工組織義工隊隊旗、黨員徽章,設立示范崗,向正式黨員發賀信,印發黨組織負責人名片、會議記錄本,贈送檔案盒等),建立基層組織考評機制,開展“亮牌子、亮身份”的“雙亮”活動等,引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充分發揮作用,贏得業主的支持和員工的認可,讓黨組織在“兩新”組織中“穩得住”,逐漸“生根發芽”。

經過半年的探索和實踐,“孵化”的做法有了顯著的成效:孵化中心覆蓋全區已投產但暫未達到建立黨組織條件的“兩新”組織183家,孵化黨組織31個(其中,獨立組建10個,聯合組建21個),孵化黨員151名(其中新發展黨員46名),孵化積極分子672名。孵化中心建設有效推動了“兩新”組織黨組織的發展,黨建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還有一批新的“兩新”組織被黨組織的向心力吸引,正朝著黨這個核心靠攏。

目前,全區“兩新”組織黨組織108家(其中黨委1家,聯合黨總支1家,聯合黨支部20家,獨立黨支部86家),覆蓋“兩新”組織315家,覆蓋率達100%﹔在職黨員742名,培養了1403人的入黨積極分子隊伍。(肇慶高新區“兩新”組織黨工委 李燕萍 林冬陽 劉瑋)

(責編:喬業瓊、楊媚)


相關專題
· 非公企業黨建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