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蔡 武
2013年01月09日09: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十八大報告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鮮明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戰略任務。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大精神,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是各級黨委、政府當前的重要政治任務。

文化建設面臨的歷史機遇

當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這為我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偉大戰略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我們必須緊緊抓住歷史機遇,乘勢而上,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一)黨和國家乃至全社會十分重視文化建設,文化發展的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提出了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任務。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任務。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這就進一步明確了文化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對於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各級黨委政府對文化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深化,對文化工作的重視程度空前提高。絕大部分省區市提出了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文化強區或文化強市的戰略目標,文化建設被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頒布,為“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國家級區域性規劃中,文化建設的比重大大增強。《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等部門規劃和地方文化事業發展規劃相繼頒布實施,初步構成了我國文化改革發展規劃體系。社會各界關注文化建設、投身文化建設的熱情空前高漲。許多民營企業家表現出投資願望,城鄉基層廣大干部群眾關注中國文化發展,熱議文化體制改革。大眾傳媒對文化建設的關注和聚焦日益增多,報道的篇幅比例不斷增加。

(二)文化體制改革階段性任務基本完成,極大解放和發展了文化生產力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壯大活力”的要求,圍繞中央確定的目標任務,抓重點、攻難點,把轉企改制作為中心環節,不斷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現新的突破。

一是全面完成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任務。按照重塑文化市場主體的目標,以轉企改制為中心環節,加強資源整合,全面完成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任務。目前,全國2103家承擔改革任務的文化系統國有文藝院團按照“轉制一批、整合一批、撤銷一批、劃轉一批、保留一批”的改革路徑,完成改革任務的院團2093家,佔總數的99.5%,其中轉企改制佔比61%。出版社、新華書店、電影制作發行放映單位、廣電系統所屬電視劇制作機構等均已完成改制任務,全國3388種應轉企改制的非時政類報刊已有3041種完成改革任務。

二是不斷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與國家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相銜接,積極推動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省級黨報發行機構基本完成剝離轉制,電視台制播分離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絕大部分省區市、地級市和全部縣級電台電視台實現兩台合並,代表國家藝術水准的保留事業體制院團在管理方式、劇目創作等方面的改革不斷深化。

三是全面完成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目前已全面完成副省級及以下城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任務,對改革尚未有統一要求的新疆、西藏地區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

文化體制改革階段性任務的全面完成,創新了文化單位體制機制,文化行政部門管理和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文化單位服務意識日益強化,為文化繁榮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

(三)文化建設取得顯著成就,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十六大以來,文化系統堅持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文化改革發展的重大部署,團結奮進,克難攻堅,開創了文化改革發展的嶄新局面。

(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卓有成效。按照體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堅持政府主導,加大投入力度,調整資源配置,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框架初步建立。目前全國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博物館、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部實行免費開放,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全面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帶動作用更加明顯,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正努力從“村村通”向“戶戶通”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本覆蓋所有行政村。“鄉鄉有綜合文化站”目標基本實現。

(二)文化產品創作生產進一步繁榮。我們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加強對文藝創作生產的引導,文化產品的數量質量得到大幅提升。2011年,我國長篇小說出版量超過3000種,新創作並首演的劇目超過1000種、文藝院團演出場次達155萬場次,生產電影558部、電視劇1.5萬集、影視動畫片22萬分鐘,出版圖書37萬種、報紙1928種、期刊9849種、電子出版物11154種。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電視劇生產國和第三大電影生產國,圖書出版品種和總印數已居世界第一位。

(三)文化產業規模和實力不斷壯大。文化產業結構得到優化,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日益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骨干文化企業迅速成長,涌現出了一批總資產和總收入超過或接近百億元的大型國有或國有控股文化企業。文化產業科技含量顯著提高,文化創意、數字出版、動漫游戲等新興文化業態迅速發展。2011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為13479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2.85%。2004-2010年間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年均增長超過23%,高於同期GDP年均增速。

(四)中華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我國對外文化交流機制不斷完善,平台豐富、手段多樣,任務明確、目標一致的對外文化工作制度網絡逐漸形成。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影響力日益提升,目前已同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良好的文化交流關系。對外文化交流平台建設成績顯著,主流媒體海外傳播力和影響力明顯提升。對外文化貿易發展迅速,核心文化產品出口額從2001年的30.85億美元增長到2011年的186.88億美元。

(責編:權娟、楊媚)


相關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