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顯著進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圓滿完成,重點文物保護工程積極推進,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卓有成效,災后文化遺產搶救保護有序開展,文化遺產日、國際博物館日、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等專題宣傳等活動引人注目。《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正式頒布,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和代表性傳承人保護體系不斷完善,保護水平不斷提高、成效更加顯著。
經過十年的探索和實踐,文化領域整體面貌和發展格局煥然一新。在此過程中,我們積累了一系列寶貴經驗,概括起來就是: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為文化改革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証﹔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為文化改革發展提供強大思想保証﹔必須始終堅持兩手抓、兩加強,推動文化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改革創新,為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必須堅持發展為要、繁榮為先,為文化改革發展提供強大物質基礎﹔必須堅持統籌兼顧,不斷提高文化改革發展科學化水平。
正視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面臨的挑戰,破解阻礙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發展的難題
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成效明顯,態勢良好。但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總體要求還有一定差距,較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建設還有大幅可提升空間,文化發展中仍有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亟待解決。
(一)文化市場主體尚不成熟,骨干文化企業實力有待進一步增強。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只是邁出了改革的第一步。我國的文化企業“軟小散濫”問題比較突出,先進的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較少,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較弱。
(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仍不健全,地區發展不平衡。城鄉公共文化資源不平衡等、農民工基本文化權益保障不足,公共文化服務投入保障機制需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設施使用效率和公共文化服務質量水平亟待提高。
(三)文化產業發展與人民群眾需求有一定差距,總體規模與發達國家差距仍然較大。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需矛盾突出,“有效供給”相對不足,與人民群眾快速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還有一定差距。
(四)財政投入和人才隊伍與文化發展的要求尚不匹配,經費和人才保障需進一步加強。長期以來文化建設經費基數低、底子薄、基礎條件差,財政投入的增長與文化發展的需求之間仍有不小的差距。高素質文化人才保障不足,尤其是既熟悉國內國際市場規則,又懂得相關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短缺。
(五)文化貿易逆差仍然較大,文化“走出去”步伐有待進一步加快。文化“走出去”的仍以官方文化交流為主,文化貿易所佔比重仍顯不足,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渠道有待拓寬,方式方法還有待完善。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當前和今后的一個時期,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以求真務實的態度,扎扎實實地推進文化建設,努力實現2020年的階段性目標,為文化強國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要進一步深化各級黨委政府對文化建設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的認識。黨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文化建設是其中的重要內容。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必須進一步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把文化建設作為一項硬任務來抓好、抓實,做到組織上加強領導、工作上強力推進、政策上全力支持。要做到搞規劃不忘文化,編預算立項目不忘文化。隻有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列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一同部署,才能使文化建設強力推進。
(二)要堅持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兩輪驅動。一是堅持政府主導,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努力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針對人民群眾的不同需求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和服務,讓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統籌協調區域和城鄉文化發展,進一步加大對欠發達地區文化事業的投入,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公共服務管理運行機制。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傳承。二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不斷加強引導,完善政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以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路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骨干企業為支撐,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推動文化產業規模實力迅速壯大、質量效益顯著提升。
(三)要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以深化和完善體制機制為重點,著力推進文化改革創新。推動已轉制的國有文化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培育合格市場主體。落實對轉制院團改革發展的扶持政策。穩步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深化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繼續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不斷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精心組織國家文化年、中國文化節、歡樂春節等重大品牌活動。加強思想文化領域的國際對話。加快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繼續推進對港澳台文化交流。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
(四)要加大財政投入,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提高文化市場管理效能,落實支持文化體制改革發展的經濟政策,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對文化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和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文化支出佔財政支出比例,力爭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加強文化綜合執法機構建設,提高文化市場管理效能,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型文化管理體制。
(作者為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
(《紫光閣》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