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50年代,馬寅初老校長在面對不合理的批判時公開表明自己的態度:“絕不向專以力壓服不以理說服的那種批判者們投降”,到改革開放以來,北大學者在社會主義股份制等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上勇敢無畏的探索,都充分體現了北大人“不唯書,不唯上,隻唯實”,鼓勵人們自由探索、勇開新風的精神傳統。
如果說“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傳統確立了北大海納百川的精神品質,那麼,北大綜合、多元、均衡的學科結構則進一步強化了這一精神品質。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在北大,一個院系或許可以說是全國最好的院系﹔但卻似乎沒有一個院系敢說自己是北大最好的院系。這充分反映了北大學科發展的平衡性和協調性。作為一定觀念意義上的文化,都一定是社會事實、社會基礎的反映。北大學科結構的這種特點,使北大文化不像有的學校那樣,由一個或某幾個學科佔據強勢的主導地位。因此,北大的院系之間、學科之間、師生之間必須學會互相尊重和包容,平等交流和對話。這也是北大文化和北大精神一直延續著海納百川的精神品質的重要原因。
第四,北大文化和北大精神有著與時俱新的特質。
縱觀北大的誕生、成長和發展,都與改革和進步緊密聯系在一起。魯迅先生說:“北大是常為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鋒,要使中國向著好的,往上的道路走。”同樣地,北大文化和北大精神也是一個開放的、發展的、常為新的體系,具有與時俱新的重要品質。
今天,一些人對北大精神傳統提出了質疑。有人說,北大文化蛻化了,北大精神失落了。那麼,北大文化和北大精神究竟是封閉僵化了、蛻化失落了?還是與時俱新、生機盎然?這是北大文化建設中不容回避的重大問題。
我們應當承認目前北大的確存在一些與北大優秀文化傳統不相符、不相稱的現象,並出現了極少數“害群之馬”。同時,北大文化建設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但我們一定要看到,北大文化的主流是好的,北大師生整體精神風貌是昂揚向上、充滿朝氣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傳統在北大生生不息、不斷發展,每一種精神都有許多生動的事例,有力的証明。
以愛國精神為例,近年來,許多北大畢業生自願去西部、基層、農村就業。新世紀第一個十年,學校畢業生赴西部、農村、艱苦地區基層單位就業的總人數就將近800人,涌現出一批扎根西部、奉獻基層的優秀畢業生代表,如“中國十大杰出青年志願者”莫鋒,光榮當選北京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的村官陳麗娟,主動放棄讀博和在北京大醫院工作的機會,而選擇了重慶市開縣人民醫院擔任住院醫師的朱興旺,等等。
以進步精神為例,近年來,學校在師資人事制度、學科建設、教育改革方面進行了許多開創性的重要改革,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不斷取得顯著成績。從2002年至2012年,北大進入世界前百分之一的學科從4個增加到18個,居國內首位。今年六月,學校第十二次黨代會又制定了率先躋身世界一流大學,進而走在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的宏偉目標。這些都充分說明,北大人永不停滯,永不僵化,永不自滿,不斷追求進步,追求卓越,追求一流。
以民主精神為例,近年來,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學術民主精神在北大得到了很好的堅持、貫徹和發展。對於一所大學來講,民主精神最重要的就是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的學術民主精神。在北大,學術民主主要體現為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精神傳統。今天,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精神在北大得到了認真貫徹。學校始終堅持中央提出的“學術探索無禁區,課堂教學有紀律”的原則,在學術研究、學術探索、學術思考上不設定任何框框,不禁止任何實事求是的獨立的正常的學術研究,提倡一切認真負責、言之有據、理性平和的學術表達,保護正常的學術爭論和爭鳴。當然,學校也會堅決制止和反對不負責任、不計社會影響的公開言論,這並不是違背學術自由和學術民主,恰恰是從根本上維護學術自由和學術民主。
進一步來看,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精神在今天的北大不僅得到了堅持,更得到了極大發展。學術自由和學術民主的根基是一種互相尊重和寬容的精神。胡適先生曾講:“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人類的習慣總是喜同而惡異的,總不喜歡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為。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這些都是非常深刻的道理。當然,毫無原則的寬容和容忍也是不應當的,對於踐踏基本社會正義和人類良知的行為,一定要堅決反對和斗爭。但我們也不能不承認,在現實生活中,寬容精神總是比不寬容更為難得。1993年,世界宗教大會從各國文化經典中找到了一條最基本的倫理共識:“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原則,就是充分表達了人類應當互相寬容、互相尊重的精神。
與此相對照,今天的北大的確是極大地發展了作為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精神的根基的互相尊重和寬容的精神。比如,在今天的北大,對於衛生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司法改革等重要問題,都有不同觀點和熱烈爭論,但這種分歧和爭論,多數都是正常的學術探討,對於幫助黨和政府科學決策、防止政策的片面性起到了有益作用,也沒有影響教師之間的團結。又比如,北京大學已經連續舉辦了九屆北京論壇,在國內外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北京論壇以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總主題,倡導費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所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理念,充分反映了北大人提倡互相尊重和寬容精神的實踐,已經從一所學校的內部,走向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之間。再比如,這次黨的十八大正式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整體布局從“四位一體”擴展為“五位一體”,提出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任務,北京大學自2009年起就與相關單位共同舉辦了連續四屆貴陽生態文明會議,大力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理念,實際上也是把相互尊重的精神,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拓展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這些事例,無疑都是今天的北大對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精神的極大發展。
以科學精神為例,近年來,北京大學著力推進師德、學風、學術道德規范建設,成效顯著。進一步形成了潛心育人、嚴謹治學的風氣,涌現出王選、孟二冬、姜伯駒三個全國性師德典范和一大批先進典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迄今18位得主中,有8位是北大教師或校友﹔2011年“兩院”院士評選,北大有6人當選,是當選人數最多的高校﹔截至2011年,北京大學已有36項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居高校首位,體現出雄厚的基礎研究實力和集成創新能力﹔最近一屆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評選,北大獲獎成果總數達59項,高出第二名27項。
總之,我們一定要把傳承和發展大學精神作為大學文化建設的關鍵所在,在傳承和發展大學精神的過程中一定要增強文化自信,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堅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