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國新公司低調現身之后

眾 石
2012年12月07日09:5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還未見具體行動,對於加速央企整合力度和速度,國新公司的“鲇魚”效應似乎已有所顯現。據說國新公司是李榮融卸任前的“最后的手筆”,他曾明確表示,並入國新公司對央企來說並非不光榮,國資委也不會採取一賣了之不負責任的做法。不過,這種“安慰”聽上去更像“警告”。那些為了保持“小富即安”狀態而猶豫不決的央企,可能到了必須選擇新出路的時刻。

  應該以動態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國新公司的今天和明天。眼下,國新公司的首要任務也許是解決小、弱、殘的央企整合,而未來並不一定僅限於此。經驗的積累以及教訓的吸取都需要時間,國新公司並不缺少想象空間。

  有人認為,國新公司將是未來的“中國淡馬錫”。成立於1974年的淡馬錫公司,是新加坡監管和培育其政府企業的孵化器,目前總資產超過420億美元,佔其全國GDP的8%左右。顯然,國新公司不論從規模還是運作模式上,都不可能是淡馬錫,它頂多在資產運營的技術層面從淡馬錫公司有所借鑒。

  也有人批評,國新公司不論換上什麼“馬甲”,都不可能擺脫“行政性委托代理人”和“市場化的企業主體”之間的矛盾,在追求市場化重組效果的同時又要承擔政府的社會職能,是“一個悖論”。但不要忘記,在國資委這個“央企的婆婆”成立之初,就有人以此類理由判定“這個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機構走不遠。

  用邏輯束縛現實,用教條捆綁實際,都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中國央企的改制、重組,必須放在全球競爭的大背景和大視野中看待,同時必須結合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實的實際國情,否則就什麼也看不明白。國新公司的成立,不過是中國在打造屬於自己的世界級企業的征途中一個必要的環節,為了解決問題、排除障礙,就有了這個具體手段和方法。

  “懂國有制經濟的人很少,現在斜眼睛看我們的,絕大部分都是西方經濟學人。你拿私有制基礎的理論來看公有制,你看得懂嗎?看不懂。我再坦率點講,難道中國經濟學一定要請洋人來寫嗎?”卸任之前,李榮融在一場國企改革專題報告會上這麼說。

  中國國有經濟改制的實踐,孕育著中國經濟學的理念和哲學。在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前提下,李融榮總是強調要找到市場經濟的“規律”,要按規律辦事。國新公司的探索和嘗試,將為中國央企的改制找到哪些“規律”?這還得拭目以待。

 

(責編:李晨陽、權娟)


相關專題
· 國企黨建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