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有声有色地干事、有情有义地处人、有滋有味地生活,这是他的做人理念

孙洪君:“风生水起”兴通榆

2013年12月03日13:3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风电崛起梦成真

“水、电、路、人,是通榆县发展的四大瓶颈性因素。”多年的通榆工作经历与深入研究,使孙洪君准确地道出了通榆发展的命脉所在。而他心中清楚,电,也就是风电产业,是通榆经济崛起真正的希望所在。所以,必须全力以赴破解这一瓶颈。

通榆县地势开阔平坦,风能资源得天独厚,是国内最为优质的内陆风场之一。在孙洪君接任县委书记之前,他的前任县委书记崔征同志历经六年的艰辛努力,风电产业已经作为通榆县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并且具备了风力发电、装备制造、零部件配套生产、综合服务这一产业化发展框架。然而,就是受风电送出瓶颈制约,已协议开发的230万千瓦风电场无法开工建设,三一风电产业园、华仪风机制造、双吉机舱罩生产、泰盛风电综合服务等风电产业化项目全部停止建设生产。只有最初建成并网的49.5万千瓦风电场在全省弃风限电的大环境下艰难运行……风电送出问题成为了真正的拦路虎。

这是人人都明白的现实,也是人人都难以撼动的大山。孙洪君明白,自己这个县委书记上任后,第一个也是必须要推倒的,就是这座大山。

2012年7月19日,孙洪君上任县委书记第一天,将前任县委书记送到长春市的新单位后,自己并没有回通榆县,而是直接跑到内蒙古科左中旗,开始了足以让他铭记一生的跑风电送出线路项目之旅。

之所以要到内蒙古科左中旗,是因为通榆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子项目——全长201公里的通榆至梨树500千伏输电线路必须经过科左中旗51公里。而在科左中旗这51公里附近恰好有一个敖力布告风电场,也面临风电送出问题,于是,科左中旗就想借助通榆县建设风电送出线路的机会,搭载送出敖力布告风电场的70万千瓦风电。

然而,这对于通榆县来讲,是不现实的。从政策来讲,通榆至梨树500千伏输电线路是国家发改委专门批复用于解决通榆县风电送出问题的,不能用于送出其他地区的风电;从技术层面讲,该线路的同时送出能力是210万千瓦,最大限度也只能是送出通榆230万千瓦风电基地的风电,不具备再增加70万千瓦的送出能力;从现实来讲,通榆的230万千瓦风电基地已经由10家风电开发企业协议开发,也不可能从这10家企业当中让出70万千瓦给科左中旗的风电场送出。但是,对于科左中旗来讲,他们自己没有送出线路项目,如果能够搭载通榆县的线路实现风电送出,也是为当地百姓造福的难得机会,他们也不想放弃。双方就这样僵持住。与此同时,线路到底该如何建设,如何解决送出问题,也要得到吉林省发改委、能源局、电力公司的同意与支持。

就这样,为了争取到科左中旗方面的理解,得到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孙洪君几十次往返科左中旗与长春市协商沟通和汇报工作。科左中旗的领导最终被孙洪君的真诚和坚持所打动,从最初的不信任不理解,到最后成为了亲密的合作伙伴。省相关部门的领导也被孙洪君的敬业所感动,甚至与他成为了好兄弟,最终以最大的力度破天荒地对通榆的风电送出项目予以支持。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卓绝的协调工作,2013年8月18日,在吉林省、白城市各方面领导的支持帮助下,科左中旗、通榆县、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三方在科左中旗召开会议,最终达成共识,通榆至梨树500千伏输电线路终于可以启动开工了,终于实现了他所说的多赢目标。回来的路上,孙洪君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年多没有在车里听音乐的他,不仅听起了音乐,还在车内放声高歌,一切的艰难困苦、纠结委屈、心酸苦楚,都在强烈的兴奋中化作歌声与泪水……

2013年9月9日,通榆县风电产业启动大会召开,从此,通榆230万千瓦风电基地全面启动开工,风电装备制造和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全面恢复建设生产,全县风电产业迎来了振兴发展的新时代,整个县域经济也从此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而且对白城市、对吉林省也具有重大意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杨媚)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