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家门口的难事是这样办妥的——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上海样本”(下)

曲欣悦 钱培坚

2018年12月14日14:28    来源:《工人日报》

在上海,每天人均生产垃圾接近1公斤,这些垃圾一个月就可以堆出一座400多米高的大厦。在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垃圾处理难、社区管理难、老城改造难等“大城市病”,给社会治理带来不小的挑战。

治理难题也集中反映在了基层一线。因此,上海市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时,把焦点对准了老百姓家门口的“疑难杂症”。

垃圾分类难?这个小区95%的住户都在做

“果皮这样的厨余湿垃圾都装这个垃圾桶里,每天去垃圾站倒掉。”在虹桥街道爱建小区,居民张海婴每天都会把家中的垃圾按照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进行分类。“分垃圾其实就和家里的衣服要分类放一样。”张海婴已经习以为常。

爱建小区中华别墅区自去年8月起开始运行垃圾分类项目。这件在很多人看来颇为麻烦的事如今已经融入了小区居民的日常。“目前95%的住户都能做到生活垃圾定点定时分类投放。”爱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秀颇为自豪地对记者说。

垃圾分类难么?徐秀坦言,起初真不容易。6年前,爱建小区也曾发起过垃圾分类活动,但热情过去后,仅剩下5%的住户还延续这个习惯。

为了重启垃圾分类项目,徐秀把这件事摆到班子会议上。经过讨论,大家得出了一致看法:不搞普遍开花,先搞试点突破。在党员人数多、群众基础好的小区进行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推开。

于是,试点的目标锁定到了中华别墅小区。徐秀先把小区里的16户党员家庭召集开座谈会。会上的“金点子”后来逐一被徐秀采纳进了项目计划里。

为了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党总支牵头,组建了一支40名志愿者参加的环境保护小分队。其中除党员、楼组长外,还有居民代表和物业职工,“大家采取包干到户的方式给居民进行宣传指导,每天轮班在小区垃圾房前蹲点督促。”就这样,仅用了60来天,垃圾分类投放就在这座小区进入常态化。

据徐秀介绍,党组织还牵头引进了专业的环保组织,围绕垃圾分类的绿色环保项目也在小区落地。

“党员做表率,党群关系更亲密了,居民群众也因为投身到试点行动,邻里关系变得更和谐了。”徐秀说。

老房装电梯难?上海有个“江湾模式”

只要天气晴朗,93岁的李宝珍都会乘新启用的电梯下楼晒太阳。家住3楼的老人告诉记者,以前没有电梯,即便好天气也能只能站在窗户边看看。“现在一天能下楼两次。”老人高兴地说。

李宝珍居住的方浜居民区东方公寓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江湾镇街道。辖区80%以上的房龄超过20年,而居住的60岁以上老人达3.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6%。因为没有电梯,难以下楼的“悬空老人”不在少数。于是,“不离旧宅、加装电梯”成了居民急盼解决的难题。

装电梯不难,难在协商沟通。江湾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上官剑告诉记者,根据《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建设指南》规定,加装电梯在立项前应进行两次征询,还要得到所在楼栋90%以上居民同意。然而,由于居民认知不同,意见往往难以统一。

江湾镇街道党工委想出了一个办法,先在每个社区找一名“带头人”,负责动员小区中居民参与自治管理,“吃透” 政策依据,牵头推进征询、资金核算。于是,加装电梯自治管理小组在居民区成立。热心社区工作的党员骨干担任组长。

叶年根是池沟居民区新市北路1420弄的居民。家住一楼的她起初反对装电梯。

“我们告诉业主,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或许将来自己也有需要。在实际安装过程中,也尽可能满足业主的合理要求。” 该辖区的自治小组长张建明说。在自治小组劝说下,叶年根同意安装电梯。

针对加装电梯工作的专业指导需求,江湾镇街道党工委还成立了全市首家以加装电梯为业务范围的社会组织——上海虹口区家加乐加装电梯事务所。事务所推出的《加装电梯工作法》,如今已经升级到2.0版。加装电梯主题党课、加装电梯工作法口诀等科学实用的作法也让加装电梯的工作更加规范化,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江湾模式”。

“目前,在江湾辖区内,5台电梯已正式启用,年内还将有16台电梯完成立项。” 上官剑说。

老城拆违难?拆违要与民生工程并进

“今天儿子回来吃饭,得多烧几个菜。”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康家弄居民王梦东正忙着剃虾线,一旁灶上炖着的红烧肉,香气扑鼻。今天,他打算烧几道本帮菜,犒劳儿子。

王梦东烧菜的地方并不是自己家,而是小东门街道专门为他和另外几户居民在社区服务中心搭建起来的家庭厨房,“以前烧菜都是在路边搭个台子,现在这里不仅做饭方便,连吃饭的地方也有了。”有了干净宽敞的新厨房,王梦东一家也就自愿拆掉了原来在路边搭起来的灶台子。

小东门街道是上海市典型的“老城厢”地区,“楼上是违建群租、楼下是马路菜场,抬头看不见天空,只有电线、雨棚、遮阳篷”是许多老居民曾经对这里的印象。

“老城厢人多空间小,很多老百姓才会搭建出一些违章建筑来解决烧菜、洗澡这些生活问题。如果只拆违章,老百姓的生活没有保障,事情还是办不成,必须得先改善整个地区的居住条件。”小东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周诚介绍道。

于是,小东门街道党组织决定,要将“拆违、排危、帮困”结合在一起,在拆违的同时启动惠民利民修缮改造行动,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

现在,走进位于康家弄的小东门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家庭式灶间、公共厨房、公共洗衣房等常用设施一应俱全。此外还有全科医生工作室、老年活动室、亲子活动室等休闲服务场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都已可以在这里得到一站式满足。

“8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享受这里所有的服务,其他居民只要参加社区活动或者志愿服务,凭积分也可能免费享受服务。”周诚说。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