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点燃新担当新作为的动力引擎

2018年05月23日14:47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点燃新担当新作为的动力引擎

编者按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作为。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意见》的出台,在广大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纷纷撰文抒写激动喜悦之情,畅想奋力干事创业的美好未来。从今日起,本报陆续刊发广大干部的来稿,敬请关注。

干事创业的“强心剂”

这是一场及时雨,洗刷了干部干事创业的心理阴霾;是一剂强心针,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更是一张动员令,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吹响奋斗的号角。《意见》的出台,对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激情。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来不是“吃着火锅唱着歌”闲庭碎步就能到达的,前面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还有许多“软钉子”“硬骨头”需要攻克,迫切需要一大批“披荆斩棘勇如狮”的闯将,他们敢于“涉险滩”“吃螃蟹”,迫切需要组织为他们戴上“救生圈”、吃下“定心丸”,大力营造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的浓厚氛围。

不容否定的是,当前在少数地区,“干好干坏一个样”“能干者多劳不多得”等现象依然存在,“千里马”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担子重,想和普通马等同尚且不能,必然导致藏华蛰伏,才能难以显现,产生“不作为”“慢作为”等消极思想,贻误改革发展大计。与“不作为”“慢作为”相比,“害群之马”蛮干胡来、不讲规则的“乱作为”和“寅吃卯粮”、透支未来的“假作为”更让群众深恶痛绝。《意见》充当“伯乐”慧眼,强调要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满怀热情关心关爱干部,着力增强干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本领能力,切实让“千里马”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让“害群之马”无处遁形、处处喊打,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葛绍宝)

让辛苦干部不“心苦”

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螺丝钉”越拧越紧,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活力不断迸发。要充分发挥《意见》的“三个效应”,让辛苦的干部不“心苦”。

释放“鲶鱼效应”。一些地方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导致“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挫伤了干部积极性。要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坚持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大胆地让实干者得实惠、让投机者受损失,激活干部一池春水。

破除“洗碗效应”。经常洗碗的人,打破碗的几率就会高,不洗碗的人反而明哲保身。一些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的干部,往往容易得罪人而被埋没,而一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官油子”,却因为有精力东拉西扯、长袖善舞而得利。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做到严管有“尺度”、厚爱有“温度”。

释放“音叉效应”。“音叉效应”就是共鸣现象。一些地方对干部安排部署多、谈心谈话少,严格管理多、关心信任少,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不高,难以形成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效果。要满怀热情关心关爱干部,加大工作支持,在干部爬坡过坎时添臂助力,克难攻坚时搭桥铺路,冲锋陷阵时加油鼓劲;提高待遇保障,落实好职级职务并行制度,免除干部后顾之忧;注重人文关怀,让干部时刻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就在身边。

(宋君华)

破解“出头鸟”困境

《增广贤文》有言:“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以此警示,表现突出或敢于冒尖的人容易遭到打压。殊不知,“出头鸟”往往也会扮演“领头羊”的重要角色,他们身先士卒,成为发展的先行者。

回望过去,无数仁人志士敢为天下先,对于社会进步、事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商鞅变法到孝文帝改革,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正是因为他们的出头革新,才使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无往不胜。而今,一些干部担心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做事束手束脚,不敢大刀阔斧干事创业,陷入甘当“太平官”“老好人”的尴尬境地。唯有破解“出头鸟”困境,让他们敢出头、能出头、出对头,才能更好地担当作为。

《意见》的出台,是干事创业的“定心丸”。一方面,要适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增强辨别能力,将因推动发展所造成的过失同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不让“出头鸟”为不可控的工作失误背黑锅,对出于公心、符合程序、法律允许的失误纳入容错范围,不计入干部成长档案,不影响政治前途,及时为他们撑腰鼓劲。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为他们系上“安全带”,让他们有想头、有盼头。要努力营造积极探索创新、宽容改革失误的政治生态,倒逼那些“庸、懒、散”“等、靠、要”型干部靠边站,形成“人人想干、人人抢干、人人会干”的新风尚。另一方面,广大干部既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为,又要修炼自我,防止“乱出头”“出错头”。要加强品德修养,保持思想纯净,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在学习上下功夫,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善做学习表率,将学习当作一种爱好、一种享受、一种习惯。

(邢楚若)

“容错”决不“纵错”

改革创新,从来不会一蹴而就,向来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出现过错。为激励保护干部,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探索健全容错免责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改革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担当,体现的是党对干部的负责态度。

容错不是无原则、无底线地包容,必须坚守容错免责的原则和底线。若不划清“可容”与“不可容”的界限,就容易让别有用心者“钻空子”,把容错当作一个什么都能装的筐,为任何知错试错、明错犯错、违规违纪的行为找借口和理由,就会成为乱为者的“挡箭牌”。要精准把握“三个区分开来”的底线,厘清“是否履职”的问题,是在履行职责、推动工作中出现的差错还是由于不负责任造成的损失;厘清“怎样作为”的问题,是因敢作为而犯的过失还是乱作为而犯的错误;厘清“为谁而错”的问题,是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为了公共利益而犯错还是以权谋私、损公肥私造成的严重损失。

容错免责贵在精准。要明晰容错界限标准,细化容错内容范围,严格容错程序认定,坚持全面核实、深入分析、客观评价、严格把关,对该容的错误进行大胆容错。要合理用好容错结果,对给予容错的干部不作负面评价,坚持公平对待干部、公道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决不能让干部因“犯错”而影响考核评价和提拔使用,形成“上级为下级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导向。

容错不是鼓励“出错”。要坚持有错必纠,多近距离、经常性地接触了解干部,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容错更不是“纵错”,不能时时容错、处处容错、事事容错,必须坚持包容而不纵容、不乱容、不错容,对不该容的错误不仅坚决不容,还要进行严肃追责问责,坚决守好容错底线,始终不触纪律红线,决不让容错沦为纵错的“保护伞”。

(江宇)

严管也要厚爱

改革道路绝非坦途,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没有现成的例子可以照搬,一些改革措施遭遇“中梗阻”,一些重大战略难以落实,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干部怕出错被问责,思想上有包袱。《意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让改革创新者吃了一颗“定心丸”,激励广大干部勇担当、放手闯、大胆干,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专心致志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关心爱护干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就提出爱护干部5条方法,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天下之治,始于里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许多任务都得在基层落地落实。基层干部处于改革发展一线,任务重、压力大,一些贫困边远地方的基层干部更是面临着活多人少待遇低的现实窘境。《意见》为基层干部提供了政治上的激励、工作上的支持、待遇上的保障、心理上的关怀,晋升天花板被打破了,待遇提升了,工作有了“盼头”。

诚然,厚爱也要严管,对干部容错纠错、关心厚爱,绝不是搞纪律松绑、管理松懈、作风“减压”,更不是对干部失误错误的无原则包容、无底线纵容。要正确理解容错纠错与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辩证关系,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让干部知道能试水的地方在哪儿、不能踩的红线在哪儿,激励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敢闯敢试、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加快发展,决不能让容错纠错成为庸官的“护身符”、乱作为者的“挡箭牌”、“问题干部”的“避风港”。

(庄佳)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