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唯有初心不忘——追记心系群众的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3】

2017年06月08日08: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肝胆”——他的农民朋友

“肝胆”一词,福建人常用来称呼最知心、最可敬的朋友,近乎大家常说的“铁哥们”。

廖俊波的“肝胆”很多,一位叫刁桂华,农民企业家。

几年前,拍下了新厂房土地后,因遭人构陷,她被异地拘押,土地出让金交不了,后来光滞纳金就需要上百万元,企业陷入生死之劫。

仅有小学文化的她,几年来到处上访、哭诉,甚至“拦轿喊冤”“见官下跪”……

去年4月,一位政府工作人员悄悄指点她,等廖副市长接访那天,你再来。

刁桂华将信将疑,如期来到接访地点,第一次见到了廖俊波。

廖俊波听完情况后,微笑着说:“今天后面还有人等着。这样,你留下材料和联系电话,咱们改天详细谈。”

一个星期过去,刁桂华以为,这次又是一场空。

然而,周六早上7点,手机铃声响了。

“刁总,请问你今天有空吗?能不能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手机那头,传来廖俊波的声音。

路上堵车,车又坏了,刁桂华迟到了,下午1点多才赶到。

由于心急,加上虚弱,她在市政府办公楼的楼道里摔了一跤,小腿上蹭出几道血印子。

廖俊波闻声出门,把她扶进办公室坐下。然后,拿毛巾蘸上热水,为她擦拭伤口。

“不要急,办法总比困难多。”

看着弯腰低头的副市长,刁桂华眼泪夺眶而出。

“真是老天开眼啊,让我碰上了好官!”刁桂华说,“我这些年被欺负、被冷落、被歧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终于有人听了。”

刁桂华一边哭一边说,廖俊波一边问一边记,满满写了3页纸。最后,廖俊波递给她一张名片说:“再苦的经历,都会翻过去。你现在要专心把企业做好,把自己变强,以后的日子还很长。你的困难,咱一起想办法解决。”

几天后,刁桂华正在旧厂房里忙碌,廖俊波又打来电话,说要过来看看。

那天正好是“五一”假期,下着大雨。廖俊波一个人打车找了过来。没带伞,下车后用手遮着头,一溜小跑,进了车间。

他把工厂转了个遍,像兄长一样,和刁桂华谈起了办厂之道。

“你做麦芽汁饮料,芽的根部可以留长一点”“生产线离锅炉太近”“这厂房确实小了”……

“我知道有家饮料企业,设备是新的,但没有订单,你们合作好不好?”廖俊波立即打电话联系。

刁桂华告诉员工:“这是咱们市里的副市长,我们的事有救了!”

等廖俊波一走,员工就说:“你唬人吧!哪有这样的市长,连个车和跟班的都没有?”

再过几天,刁桂华又接到电话:“桂华,新厂房滞纳金不用缴了。”廖俊波的声音,兴高采烈。

“俊波市长可是我的贵人啊!我听他的话,不纠结过去,努力做到格局要大。”刁桂华说,她的产品现在卖到了南非、东南亚,年销售额3亿元,下一个主攻市场是美国。

冤情洗清了,新厂也有着落了,今年春节,刁桂华想给廖俊波送一只土番鸭,表表心意。但廖俊波笑着谢绝了:“桂华,等你新厂开工,舀一瓢热的麦芽汁给我尝尝就行了。”

天不遂人愿,廖俊波没有等到这一天。如今留给刁桂华的,是无尽的怀念……

另一位“肝胆”叫袁云机,也是农村妇女。

政和县石圳自然村,明清时是内河码头,舟楫往来,商客云集。虽然从一些老房子上,依稀还能看出点当年的风光,但颓败之态,连村民自己都觉得抬不起头。

2013年,袁云机带着村里9位姐妹,在家人和村里老党员的支持下,花了3个多月,清走500多车垃圾,开始改变“垃圾村”的环境。

这事传到县委书记廖俊波耳朵里,他立即赶来调查。然后,对着袁云机她们竖起大拇指:“你们这帮姐妹,了不起啊!干了一件大好事。”

他接着说,村子干净只是第一步,还要“绿起来、活起来、游起来”。“到那时,男人们就都跑回来了。”大家哄堂大笑。

“县里支持你们,咱把旅游经济搞起来。”廖俊波说,“赚钱的事你们干,不赚钱的事政府干。”

很快,石圳村完善了基础设施,房子翻修一新,引进了3家旅游企业。古樟古巷,小桥流水,成了远近闻名的“白茶小镇”。作为政和县首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

廖俊波经常来,有时会带客商来,并拿着话筒,当起导游。见到袁云机,老是开玩笑:“云机啊,又变漂亮了!”

“他不是官,他是我老大哥,是和我们农民坐一条板凳的人。”袁云机说。

林小华,曾任邵武市委书记,如今已退休。他是廖俊波从中学教师成为政府工作人员,后来成为镇长、镇党委书记的引路人。听说记者在南平采访,专程从上海赶回,找到记者。

“现在人们总说政治资源,电视里这么演,现实中也有人在苦心经营。我很清楚,俊波没有。”林小华说,“如果说有,他的政治资源就是老百姓,是群众的口碑!他对老百姓的爱,那是真爱。”

廖俊波出殡那天,送别的人群,将前后数十里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告别仪式上,吊唁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络绎不绝,许多人情难自抑,泪如雨下。“花圈就摆了1500多个。这些花圈,大多是人们自发送的啊。”林小华说。

老百姓的泪水和怀念,是对一位好干部的最好祭奠。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黄瑾、秦华)
相关专题
· 党的建设数据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