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丰碑,矗立在太行山上——追记共产党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3】

记者王洪峰、孙铁翔、王昆

2016年06月21日14:43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丰碑,矗立在太行山上——追记共产党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

李保国(中)在河北省阜平县槐树庄乡指导山区开发(2013年3月7日摄)。新华社发

了解李保国的人都知道,他有三个“家”——一个是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太行山里的帮扶基地、一个是他那辆越野车。

这些年,李保国每年有200多天、行车4万多公里奔波在田间地头,河北农大家属院里那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反倒成了临时落脚的地方。

妻子郭素萍说:“他就是这么个人,天天惦记着太行山的事儿,心里就是装不下自己和家人。”

有人说,李保国运气好,干啥成啥。他却说:“没有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我能有山、水、林、田、路?是党和人民成就了我。”

却不知,为了每一项技术成果、每一个致富项目,李保国付出了怎样的辛劳。

当年为了工作方便,李保国硬是将刚满4岁的儿子和丈母娘接到了山沟沟里生活。一家四口就住在一间房子里,孩子由老人照顾。

记得有一次,河北农大的领导去山里看他们,走的时候,儿子爬上了人家的车,死活不下来,哭着喊着说要回保定,想上幼儿园。

“没办法,我只好硬把孩子拽了下来。”郭素萍说,她先后两次做手术,李保国都在山上,手术通知单都是她同事代签的字。

30多年来,在外奔波已经成为李保国的常态。一次,出差回来的他一把抱起孙子亲了亲,不料刚学会说话的孙子问他:“你是我爷爷吗?”

在别人眼里,李保国好像从来不知道累,甚至对自己和家人有些不近人情。只有他的妻子和山里的果农知道,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到了工作上。

因为常年高强度工作,1998年李保国患上了重度糖尿病。2007年,他被诊断为重度疲劳性冠心病,血管弥漫性堵塞,已无法进行常规支架或搭桥手术,只能多休息、保守治疗。

同事和学生经常劝他多歇歇,去医院看看,李保国却总推托说“没时间”。

学生手中一张密密麻麻的日程表,这样记录着李保国最后的日子——

4月1日,邢台—南和;4月2日,邢台—前南峪;4月3日,邢台—南和;4月4日,邢台—保定……4月8日,顺平—保定;4月9日,石家庄—保定……

“下周一、二在校给本科生上课,周三去青龙,周四去滦县……”4月9日傍晚,李保国像平常一样,在回保定的路上跟妻子说着下周的安排。

回到保定时,天已经黑了。吃完晚饭,李保国又开始一个个往外打电话问情况、谈项目。等到休息时,已经是深夜了。

4月10日凌晨,李保国心脏病突发,再也没能醒过来。

在别人眼里,他每天都有办不完的事,帮不完的人,他的确太“累”了——

在去世前的这4个多月时间里,李保国在家的时间总共不到10天。就连春节,也只是休息了一天,他在生命最后的一段岁月里,他的足迹依旧遍布太行大地……

斯人已逝,悠思长存。一个多月来,太行山区百姓用各种方式自发纪念缅怀李保国,成百上千的老百姓千里迢迢、扶老携幼,为他送行。岗底、前南峪等村的村民纷纷请求,将他们李教授的骨灰安放在自己的果园里,陪伴、激励他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了却百姓脱贫事,留得生前身后名。

在太行山百姓心里,他们的李教授没有走!那一个个高科技含量的水果品牌,那一片片高产优质的果园,那一座座满目苍翠的山岗,满浸着李保国的青春、智慧和汗水,谁说不是一座座无言的不朽丰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