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强化政治功能 发挥党的优势

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2015年12月09日10:1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三年来,江苏省如皋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南通市委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坚持以“三严三实”为标准,以服务为主线,以教育引导为重点,着力在服务中教育引导群众,在教育引导中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市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一、坚持党要管党,在大抓基层中强化主体责任

基层党组织是党团结带领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也是党的执政根基所在。我们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下移工作重心,狠抓责任落实,在强化服务和教育引导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1.精心谋划部署。市委建立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召开8次市委常委会、3次全市推进大会专题研究部署,健全完善制度体系,涵盖了镇(区)、农村、社区、“两新”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七个领域,制定了服务班子优、服务队伍优、服务场所优、服务载体优、服务机制优、服务成效优的“六优”工作目标,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指明方向、理清思路。

2.严格落实责任。研究制定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将工作任务分解成53类137个子项目,分别由市委常委牵头,做到目标、任务、要求、时间、责任“五明确”,建立市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基层“十个一”机制(联系村、社区、困难户等),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带头落实党建工作例会、党建联系点等制度,在全市形成了“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推进体系。

3.强化督查考核。实施基层党建与经济工作“双百分考核”机制,进一步突出在服务群众、教育引导群众方面的指标设定和考核权重。健全“月通报、季督查、半年推进、全年考核”的过程控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督查推进到位、考核奖惩到位。

二、强化政治功能,在教育引导中汇聚民意民力

如皋始终把教育引导群众作为党的核心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中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1.引导正确方向。创新实施教育引导群众“六四二”工程,即通过建立思想理论、价值认知、道德文明、依法守规、民生和谐、建功立业“六大体系”,开展送展览、送讲座、送影片、送演出到基层,带动群众知党情、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四送四带”活动,努力实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群众爱党爱国自觉性“两个增强”的目标。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各种舆论阵地,常态化开展“党史党性党风展览”、“送理论到基层、送党课到支部”、“雉水讲坛”、“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等系列活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用党的理论政策引领群众、用优良的革命传统感染群众、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带动群众,努力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2.健全组织网络。着眼于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党建工作网络,分类建立了“农村(社区)党委(总支)—二级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城市社区党组织—片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楼长”、“企业两新党组织—车间党小组—党群联络员”的组织网络,形成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党小组为基础、党员中心户为骨干的组织体系,全市共建立各类党小组1.2万个、党员中心户6286名、党群联络员5378名,实现了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无盲区、零死角、全覆盖”。

3.推动基层民主。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四议两公开”制度,重点加强对村级“三资”管理、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等方面的监督,通过商议、审议和决议扩大基层民主,让群众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理解支持党组织的决定,努力实现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使推进基层民主的过程成为教育引导群众的过程。完善“两新”组织“四方商谈”制度,由党组织、群团组织、业主、职工群众四方代表组成的“联席会议”,在面对面的商谈中推动基层民主、汇聚民意民智。

三、发挥组织优势,在优化服务中凝聚党心民心

如皋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要内容,加快转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理念、工作重心和方式方法,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举措,努力实现“民得实惠、党得民心”的成效。

1.建强服务队伍。在村(社区)组建“1+X”、“一综多专”的服务队伍,即以村干部为主体组成综合协调服务大队,整合基层社保员、卫生室人员、专业社工、“四位一体”管护队员等专业力量,建立政策宣传、综治维稳、医疗卫生、文体活动、法律援助、邻里照料等专业服务队伍,全市已组建12类2206支7411人的基层服务队伍。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连续6年累计选派116名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选派104名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到经济薄弱村担任“联助书记”,重点从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青年中选拔村干部,不断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努力提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着力打造政治坚定、结构合理、年龄优化、能力突出的村干部队伍。

2.搭好服务平台。针对基层反映村(社区)站室挂牌多、上墙制度多、台账资料多、考核评比多等实际问题,按照“规范设置、精简高效、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将原先69个功能站室整合为“五室三站两栏一厅一校一场一超市”,悬挂标牌由76个精简至“四牌一标识”和灵活标牌,上墙制度由131项规范至19项、台账资料由73项调整为村(社区)“综合记录簿+村干部“工作记录本”,大力清理规范面向村(社区)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切实为基层“减负、瘦身”,使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更加凸显,努力打造“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区域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的服务平台。

3.改进服务方式。深入推行及时梳理群众诉求、实时代理群众事务、即时处理群众难题的“三理工作法”,创设“为民服务卡”、“民情日记本”等工作载体,推动基层党员干部高度关注五保老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因病致贫者等弱势群体,积极帮助群众解决交通出行、基本医疗、子女上学、农业生产服务、邻里纠纷调解、环境保护、居家养老等实际问题。开展“党员干部进社区,志愿服务作表率”活动,6515名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认领志愿项目1600多项。近年来,全市党员干部走访接待群众6.7万人次,疏理社情民意5.2万条,帮扶困难群众1.5万户,解决实际问题4867个。我市“一中心三理五制”模式获评全国“群众工作典型案例”。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举措,如皋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教育引导群众,激发了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市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去年如皋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第28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位居全省县(市)第八,今年上半年全市增值税、工业开票销售、外贸出口等关键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和南通平均水平。二是有效推动了民生幸福工程。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理念,优先发展民生事业,义务教育真正实现“零择校”,今年普通高考本一、本二上线率分别达30.1%、73.9%,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2倍、3.5倍;构建医疗保险、大病补助、民政救助、慈善捐助、干部帮扶“五道保障线”,有效解决了全市145万人民看得起病的问题;城乡环境优美宜居,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去年如皋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第十名。三是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转变作风、提升服务,广大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进一步树立,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好转,去年全市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优秀率均在90%以上,党员群众对党组织的抽测满意率达94.6%,赴京去省上访人数分别下降50.8%、71.8%,如皋成为南通唯一被表彰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的县(市)。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去年以江苏省测评第一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抓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准备把握内涵要求。服务群众是基层党组织的首位任务,教育引导群众是党的核心政治责任,基层党组织必须始终坚持在服务中教育引导群众,在教育引导中做好服务群众工作,让群众听党的话、跟党走,才能真正把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二是必须贴近群众需求。基层党组织要准确把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才能真正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引导群众的重要职责。三是必须突出实效导向。要坚持以“两增加、两提升”(即增加群众收入和百姓收入、提升如皋美誉度和群众满意率)为一切工作的衡量标准,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杜绝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努力追求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检验的工作成绩,才能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落到实处。四是必须构建整体联动格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广量大、内容丰富,要牢固树立“大党建”理念,市镇村、部门、党群之间要加强联动、密切配合、协调推进,才能凝聚起推动基层党建的强大力量。五是必须形成常态长效机制。服务群众无止境,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任重道远,要牢固树立“抓常、抓细、抓长”的理念,建立一整套责任明晰、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推动服务、教育、引导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才能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坚强保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赵娟)
相关专题
· 抓党建强发展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