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一张皱纹如刀刻的黝黑面孔,一头杂乱但倔强的如雪白发,一双满是伤痕的粗糙大手……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漫无边际的大漠中见到苏和,谁都想不到,眼前这个攥着铁锹、衣着朴素、面容和善的古稀老人是一位正厅级退休老干部。10年来,苏和老人和老伴在渺无人烟的沙漠中安家、造林,使昔日满眼黄沙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如今一眼望不到头的梭梭林。
 

“时代楷模”退休干部苏和十载坚守 


苏和正在铺设灌溉水管 

  始终如一日的十载坚守 “黑城不能在我们这辈人手上消失”

  老人被太阳和风沙磨砺过的坚毅的脸上已刻满皱纹,满是伤痕的大手上,老茧褪了一层又一层。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试验,苏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抗旱栽植技术,以抗旱性强的梭梭作为主要栽植树种扩大植被面积。他种植的梭梭林已成为阿拉善盟面积最大的人工梭梭林之一。【详情】

  像一棵梭梭在播撒种子 他能让牧民自愿加入到种植队伍中

  “苏和就像一颗在沙漠中顽强生存下来的梭梭。他打下的梭梭种子又在四周生根发芽,长成了一片片梭梭林。沙丘不再像过去那样肆意流动了。”跟随苏和多年的龚殿成告诉记者。【详情】

  每一棵植物都是他的孩子 保证成活率付出的辛苦比种下它要多得多

  种下一棵苗,苏和用粗糙的大手摩挲着树干,像是在表达对孩子的爱怜,“每棵树都是有生命的,像我的孩子一样,总希望它茁壮成长。在沙漠里种一棵植物容易,最难的是后期维护,保证成活率付出的辛苦比种下它要多得多。”【详情】

  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苏和、塞罕坝机械林场

  【视频】苏和:绿化造林 做点有意义的事

 

提前退休进沙漠10年植树3千亩

  大漠中,古城边,沙丘绵延。烈日下,朔风里,纵目无人烟,一把铁锹舞动,绿荫连成片。
  皮肤黝黑、满顶白发、双手粗糙,退休老干部苏和,看上去像一个老农。十年来,他在巴丹吉林沙漠植树三千亩,迎头砍断扑向黑城的“沙魔”。
  进沙漠:黑城风口种梭梭
  10年前,苏和作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举动——他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申请,提前两年从阿拉善盟政协主席的岗位上退下来。
  更出人意料的是,退下来的苏和,放弃在盟署所在地过舒适生活,58岁的他,前往600公里外的额济纳旗黑城边上植树造林。【详情】

挺立在风沙中的老胡杨

  额济纳团委书记丁宁讲起一件事:2012年5月的一天,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到黑城子帮苏和老人浇水。一下车,大家就看到一位肤色黝黑的老人来迎接我们。只见眼前这位老人穿着一双胶鞋,两腿的裤脚磨烂了,衣服也被太阳晒得褪了色。大家很难想象,这位朴素的老人是位正厅级干部。我们原本计划帮老人浇水到下午6点,可是刚4点一过,一场沙尘暴就刮了过来,由于能见度不到2米,大家只能停手。在我们走的那一刻,透过后车窗,看见老人站在漫天的黄沙中向我们使劲招手,想想老人10年如一日坚守在黑城种树,大伙儿都哭了。【详情】

评论:播散心中的绿意

  这是多么让人似曾相识的履历和故事。在云南施甸县大亮山,造林书记杨善洲曾义务造林22年,留下了5.6万亩的林海;在湖南省宜章县狮子口山,大山卫士刘真茂驻守原始森林近30个春秋,呵护了一片珍贵的生命绿洲。他们的纯粹、高尚,都与苏和如此相似:留给自己严寒酷暑、逆境困难,留给别人春山如笑、万壑松声。
  对于造林,苏和曾对老伴解释,“心愿不了,这辈子不安心”;对于自己的故事,苏和曾对来采访的记者叮嘱“不要拔高”;对于理想,苏和就是简单一句“给后代留下一点绿色”。【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