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辞世7年 邓平寿从未远去

2014年04月28日10:46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辞世7年 邓平寿从未远去

帮“新来的年轻娃儿”打扫寝室

“你怕是廖铭哦?”

“嗯,对头。”

1989年,梁平县波漩乡新任林业员廖铭背着铺盖卷,要去乡办公楼报到。乡办公楼位于一间破庙之中,要爬过一段长长的山间石梯才能到达。

廖铭爬到一半,遇上一位下山挑水的农民乐呵呵地跟他打招呼。

气喘吁吁的廖铭斜眼一看,又埋头赶路。

那人也不生气,依旧笑嘻嘻地说:“我就晓得你是。”

等上了山,面见了乡长,廖铭顿时愣了——“农民”就是乡长邓平寿啊!

“早晓得,我去帮他挑水哟。”廖铭挠挠后脑勺。没想到,邓平寿根本不介意他之前的“爱理不理”,帮他安排好住宿,又拿着扫帚帮这个“新来的年轻娃儿”打扫寝室,丝毫没有乡长的架子。

上岗第二天,邓平寿就拉着廖铭去了波漩乡最偏远的八林村。“过去最偏远的村是我跑,现在你来了,就交给你了哟。”邓平寿走在前面,廖铭跟在后面,两人在田坎里走了两个小时,到了也不休整,立马召集村民代表开会。

十几个村民代表到齐,邓平寿把廖铭推到前面,让这位新来的乡干部发言。

20岁的廖铭从来没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话,紧张得直哆嗦,如今回忆起来,“没有哪句话是‘抖’清楚了的”。

回去的路上,廖铭低着头准备挨批,没想到邓平寿还表扬了他:“嗓门够大,不错。”

就是这句话,让廖铭深受鼓舞,在而后20多年的基层工作中干劲十足。

敢为群众利益“顶撞”县委书记

黑、严肃、敦实——这是刘正辉对邓平寿的第一印象。

1997年,西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刘正辉被分配至虎城镇工作。时任虎城镇镇长的邓平寿仍是一副农民打扮——草帽、解放鞋、布挎包。

那时的虎城镇,仅有一条通往梁平县城的泥结碎石路,镇内机耕道坑坑洼洼,车辆无法进入,要运送农副产品和生产生活物资,基本靠农民肩挑手扛。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平寿决定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共同集资修建水泥路。

“要致富先修路”本就是村民共识,再加上邓平寿出马游说,每到一处自己先掏腰包主动捐款,很快带动全镇4万村民你一百元我一百元地集资,加上国家补贴部分资金,修路的钱凑齐了。

钱是老百姓一分一厘凑起来的,邓平寿用起来格外谨慎。在公路硬化现场,他和村民们一起搬石头、抬水泥,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把虎城镇连接县城的公路硬化完成。

1998年,已任虎城镇党委书记的邓平寿再一次挨村宣传集资,准备为镇里再修两条村级水泥路。

钱已凑至80%的时候,国家政策有所调整,根据新的农民负担管理条例,邓平寿号召群众集资修路一事便和政策有了冲突,按理要把钱退还给村民。

在县委书记办公室,邓平寿和他的“顶头上司”为退不退钱一事起了冲突。

“修路是大家的心愿,钱也是老百姓自愿筹起来的,不退!”在县委书记面前,白纸黑字的政策文件面前,邓平寿的态度依然坚决。

但国家政策终是违背不得。“他们争执了好久,最后,邓书记是抹着眼泪冲出办公室的。走到楼底时,县委书记找人追到他,想留他吃了午饭再走,他理都不理。”说到这里,刘正辉感叹,“这么多年,怕是只有邓平寿敢这么做”。

邓平寿为啥这么犟?与他共事10多年的刘正辉说,邓平寿生在虎城,长在虎城,参加工作后,靠着苦干实干,被逐级提拔也是在虎城。邓平寿一生从未为提拔一事去“活动”,他坚定地相信,这是组织和老百姓给予他的信任和肯定,他立誓要让虎城脱贫致富,让虎城的老百姓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你看这县城,路多宽、多漂亮,我们虎城为啥就不能有呢?”冲出县委书记办公室,在大街边,邓平寿带着哭腔反问刘正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