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世祥看望“结对认亲”亲戚。
毕世祥同志在白玉县河坡乡先锋村开展政策宣讲。
“干部有担当,就要有铁脚板底下出思路的坚持”
雪山草原,人们称他“马背上的局长”
作为党的干部,大事难事看担当。
毕世祥常说,一名牵头领导,靠啥担当,最要紧的,就是要挂帅出征摸实情。情况摸得透,摸得准,工作才会抓得紧,干得实,担当才不会落空。
2006年6月的一天,高原上阳光白得耀眼,高山峡谷间,几队人马正在徒步穿行,土道上迤逦着一行行深深的脚印。这是时任州旅游局长毕世祥组织的旅游开发考察队伍,他们分别来自稻城、乡城、得荣、巴塘、理塘五县。
旅游是甘孜州的一篇大文章。康巴大地广袤神奇,旅游资源丰富,有许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在毕世祥看来,只有用双脚丈量,才能探明它们的价值,才能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让这些养在深闺的景点靓丽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开拓甘孜州旅游发展新局面。
几路考察队伍一路跋山涉水,走得疲惫不堪,有时还被阵雨浇湿了衣服,冷得打颤。当他们到达格聂神山脚下汇合处,迎接他们的是皑皑雪峰、清幽溪流、悠悠彩云、如茵的草地、竞艳的野花……每一处景致都为他们绽开笑颜,毕世祥和考察队员们都惊叹不已,忍不住欢呼雀跃。
这是“走”出来的激动。很快,毕世祥勾勒出甘孜州南部香格里拉生态旅游一体开发的蓝图。
这是“走”出来的机遇。很快,毕世祥的这一设想被国家旅游局纳入“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文化旅游区”规划。这对甘孜南部旅游产业的发展乃至亚丁机场项目的落地,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开发甘孜州旅游是大事,却也是难事。
毕世祥善抓大事,敢碰难事,靠的就是一双腿。他认为:“干部有担当,就要有铁脚板底下出思路的坚持”。
甘孜州许多尚未开发的景点大多藏在深山峡谷之中,毕世祥凭着一股敢于担当的劲头,走遍了甘孜州每一处山水,由此,他得了个“马背上的局长”的雅号。
冬迎雪花,夏顶骄阳,毕世祥带队骑马,常年穿行在雪山草地间。有同事问他:“每年骑马走那么多险峻的山路值得吗?”他说:“发展旅游对老百姓是大事,多下去走走,多摸实情,旅游才能规划好,发展快。”
一次,他带队考察乡城县巴姆七湖景区,连续六个多小时的奔波,本已人困马乏,毕世祥却还要坚持登上5000米高的顶峰观测。
同行的干部说:“毕局长,你歇着,我们上,你等着看照片就行了。”毕世祥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完,抬腿就往山上爬。
上顶峰要攀岩爬壁,毕世祥又有高海拔头疼后遗症,但他依然顽强地攀登着。当登上山巅最佳观测点,望着呈阶梯状分布的七个蓝幽幽的高山湖泊,他不禁脱口赞叹道:七湖连阶,直通天界。他建议将巴姆七湖更名为香巴拉七湖。这个名字沿用至今,被世人熟悉。
又一次,毕世祥连夜骑马,风急火燎地赶到乡城县一个景点。这里正在召开村组以上干部参加的旅游发展现场会,他是调整了原定工作计划专程赶来的。他明白,当地不少农牧民“身在宝山不识宝”,对发展旅游这门新型产业认知不够。他觉得,要让基层干部行动,先得让他们“心动”。
到了现场,他擦了一把汗,往起一站,说开了。他从旅游发展的远景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娓娓道来,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会场鸦雀无声,大家听得全神贯注,不少群众自发赶来听他讲。雪竹区一位活佛会后激动地说:“毕局长不仅腿能走,还嘴能说,甘孜州旅游有这样的带头人,一定会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一次次走景区、摸实情,甘孜旅游发展思路在毕世祥脑中越发明晰。
不久,全州旅游规划体系形成。毕世祥提出:打造东部环贡嘎山旅游圈、南部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北部格萨尔文化旅游区。先后推出了海螺沟、稻城亚丁、木格措、美人谷、泸定桥、德格印经院等一大批生态文化景区。
毕世祥任旅游局长6年,走遍甘孜州上百个景点,亲手写了几十个旅游发展规划方案和几十万字的相关论文,人们都尊称他是甘孜州的“旅游规划师”。
如今,旅游业已成为甘孜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和“新引擎”,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带富了一方百姓。
三月的甘孜,草绿莺飞,花灿村寨,游客满藏乡。依托旅游业走上致富路的农牧民群众提起毕世祥,都忍不住落泪,他们说:“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是他的铁脚走出来的,多么希望他能来家中看一看,坐一坐,可惜他走了。”
相关专题 |
· 毕世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