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鄢静:三次创业引领村民走上富裕路

2013年08月26日09: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鄢静:三次创业引领村民走上富裕路

过去11年,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海龙村经历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变化:2001年的海龙村,集体负债7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1600元。2012年,全村经济总产值达26亿元,上交国家利税48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109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两万多元。

11年间,各项指标上涨10多倍,村民们说,带着他们走上通往致富大道的,是“临危受命”的村党委书记、全国劳动模范鄢静。

修路吸引外部投资

高中毕业后,鄢静曾在家务农,还当过代课教师。1991年,打工潮卷过海龙村,踌躇满志的他走出村子,到青岛、烟台等地打工经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一支70余人的建筑队。

2001年,他的故乡海龙村仍是出名的穷村、乱村,连续4次选不出村党支部书记;80%的群众散居在土房里;为了生计,70%以上的青壮年外出务工;40%的耕地撂荒,全村只有一条1.3公里长的机耕路;村里干群关系紧张,上访不断,社会治安问题频发。

这时,海龙村的老支书根据群众的意愿去动员头脑活络、处事公正的鄢静回村带大家一起干。当年12月,经过公推直选,他成为该村史上最年轻的村支部书记。

鄢静认为,要致富先修路,他烧出的第一把火,是修一条通向集镇的水泥路,“完善了投资环境,自然有企业来投资办厂。”

他拿出上万元带头集资,挨家挨户动员村民义务出工,拉起了一支180人的筑路队伍。可是,村集体债台高筑,根本拿不出钱来补偿村民,有群众因此对修路并不买账,村民樊开容反对得最厉害,由于公路要穿过她家的池塘,她死活不同意。

村干部费了很多口舌,都被她骂了回来,声称就是推土机从自己身上轧过去也不让步,“除非鄢静下跪求我”。

36岁的鄢静出人意料地当众“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樊开容默默离开。

有人认为,鄢静不值得丢面子,可鄢静说:“面子算什么,不发展经济才最伤面子”。

不到3个月,长4.6公里的路修通了,后来,这条路成为村子致富的根基,没有这条路,海龙村仍被隔绝在外部投资兴业的世界之外。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权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