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扑下身子访民情 一心一意解民事

关于“访民情、知民生、解民事”集中走访活动的思考

段尧刚
2013年07月11日09:1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在“访民情、知民生、解民事”走访活动中,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怎样通过这一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带富能力,促进产业增效、群众增收。

一、“访民情、知民生、解民事”,不能走走过场亮亮相,水过地皮湿,要有行动、尽好责

“访民情、知民生、解民事”是落实十八大“党员干部要直接联系群众”的一项有效举措,深受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但领导干部不能在摄像机面前留个影,在群众面前现个身,就打道回府,不能水过地皮湿。表面看,村上都到过了,座谈会开过了,群众家也进去过了,“地皮都湿了”。但对于群众的心声,不想听也不愿听;对于群众的困难,不过问也不愿过问;对于群众的难题,不想插手也不愿插手,没有一点实际效果。

一要带着感情,抱着为群众解决一些问题的真诚想法,把心沉在基层,把力出在基层,把“访、知、解”变成“暖心之访”。当前正是春耕备耕时节,下去要多问春耕备耕情况,多与农业部门联系,为群众购进好种子、好肥料、好地膜;与气象部门联系,及时为群众提供详细的气象预报,指导下种;多与工商、质检部门联系,防止一些不法经销商销售劣质种子、劣质化肥、劣质地膜;与一些专业合作社、专业经纪人联系,提前指导农民种植效益好、收益大的农产品。这样的到访,农民才欢迎。

二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群众到底想什么,到底需要你为他解决什么问题,把“访、知、解”变成“舒心之访”。要换位思考,从群众的角度,分析对领导干部的期望,把“访、知、解”活动变成一项有效的活动,变成一项受群众欢迎的活动。要多听听群众生产有什么困难,生活有什么不顺心的事。然后捋顺思路,帮助解决。需要立项上项目,帮助找找关系、跑跑路;需要提供致富信息,上网查一查,咨询咨询专家;农户之间有矛盾,协助村干部理清是非;需要帮助解决小孩读书的,帮助联系一所好学校。哪怕给群众解决一个小问题,群众也会通情达理。

三要放下架子,改进作风,深入民心,把“访、知、解”变成“贴心之访”。“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领导干部要用百姓的语言说话,用百姓的头脑思考,用百姓的眼光看问题,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接“地气”、聚“人气”、添“生气”,在“错位”的地方“正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在“越位”的地方“回位”。千万不能抱着应付的态度,假听假记假调研。要紧扣群众的所需所盼,送亲情、送温暖、送信息、送视野、送财富。

二、“访民情、知民生、解民事”,不能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才下乡,要常联系、多沟通

一要进百家门、认百家人,实现方式之变。领导干部不能“联村不联民,联富不联穷”,只进好村,只到好户,只拣听话的人访谈。要到好村,更要到差村。既要到富村、好村、离城近的村、矛盾少的村,更要到穷村、乱村、离城远的村、矛盾多的村;既要到干部家走访,更要到群众家访谈。虽然好村问题不多好话多、花费精力不多见效快,差村矛盾多、问题多、告状多,花费时间多、精力多,投入多,见效少,甚至不见效。到差村“访、知、解”,更能体现一名干部的能力和水平。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你给贫困户、困难户办一件好事实事,会取得比给富裕户办十件好事实事更大的效果和反映。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访、知、解”的重点放在差村、穷村和贫困户、困难户上。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多走几家贫困户,多访几家破产企业,多交几个穷朋友,多结几门乡下亲戚,真正摸透村情民意,掌握百姓需求,帮助群众找到致富之路。坚决杜绝“坐在车里察民情,隔着车窗看基层,办公室里搞调研,电脑网络中搜情况”式的“访、知、解”。

二要知百家情、做百家事,实现角色之变。要做稳定的“调节器”,不当侧身其外的“旁观者”。当前,由于利益多元化,稳定成为农村的首要问题;由于民主意识增强,群众上访动向增多。各级领导干部要融入其中,协助乡村干部上门调处、现场调处、持续关注、随时随地调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问题不积累、矛盾不激化,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做问题的“终结者”,不做矛盾的“推卸者”。农村不但发展难事多,而且群众的小事、烦事、鸡毛蒜皮事更多。领导干部要眼睛向下,解决问题。谁包联哪个村,谁负有解决问题的领导责任,不得向下压,不得向上推,更不能拖等靠。要把难题抓在手上,深挖问题根源,将事关群众利益的每一件小事做细、做好、做实,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交代、件件有回音、样样有落实。要做干群期盼的“回头客”,不做蜻蜓点水的“一轮游”。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访、知、解”当作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不要当成是一项应付性的工作。每一次“访、知、解”的对象不同、内容不同,解决问题也不同。一次有一次措施,一次有一次的效果,一次有一次的体会。在“访、知、解”中锻炼作风,增长才干,快速成长,实现干部沉下去,作风硬起来。千万不能象征性地开个座谈会、捐点物、送点钱,就回去交差,背离“访、知、解”活动的初衷。

三要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实现着力点之变。要把“访、知、解”活动要求细化、明化、制度化。第一要实行“民情日记”制度。要写好民情日记、建好民情台账,把群众的困难写在本上,记在账上,建立村级档案、农户台账,做到一村一档、一户一案,达到社情民意了然于心,解决问题心中有数。宜集中解决的,集中解决;需要分步化解的,分步化解;不能够马上解决的,要持续关注。在日积月累的交流与帮扶中,和众多农户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第二要推行“包联责任”制度。为促使各级领导变“来去匆匆”为“常来常往”,要实行“一包到底、包出成效”的工作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抓不出变化,不出村;抓不出成效,不换人;群众不满意,不评优;考核不合格,不提拔。真正把干部“逼”到基层和一线去、“逼”到广大群众中去,“逼”到非得为群众干实事、出成果不可的状态中去。第三要抓重点、抓难点。村上工作千头万绪,矛盾层出不穷,需求常有变化。不仅要善于抓大事、抓要事,而且要善于将容易解决的小问题迅速彻底解决。最主要的还是发现最具潜力的产业优势,为村级经济发展找思路、出主意,为农产品找到销路、打开市场,并通过直接帮扶,促动全体农民的增收致富。

(责编:杨媚、权娟)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