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中国道路中国梦

陈 晋
2013年07月07日16:2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当然,摸着石头过河,绝不是狗熊掰棒子,瞎抓一气,不知所得,而主要是摸规律,摸重点,摸突破口。这就需要善于总结经验,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推出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在中国道路的前进方式中,不是分离的,而是互相促进的。

总之,坚持和发展,在走好中国道路的实践中,是统一的。统一的途径,在于实践,在于实践提出的问题。统一的效果,要接受实践的检验,看解决问题的效果。统一的方式,还是邓小平说的那四句话:对的要坚持,不足的加把劲,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这就是中国道路的前进方式,也是怎样才能走好中国道路的历史辩证法。

 五、中国道路与“中国梦”

中国道路承载着“中国梦”前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道路到哪里去?“中国梦”是什么样的梦?“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

这三个含义,在十八大报告中表述得很清楚。中国道路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道路的现状是:已经“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中国道路的前景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中国梦”的三种含义里,现代化是形态,社会主义是灵魂,民族复兴是主体。

为了寻梦,就必须寻路。

中国道路从来连接着“中国梦”,“中国梦”本就是中国道路的应有之义。“中国梦”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处境刺激出来的。没有衰落的低谷,就没有在沉沦中崛起的梦想。负责任地构想未来,必然解决走什么路,才可能接近和实现梦想的问题。在更多的情况下,梦想未来、提出目标比较容易,选择走什么路反倒艰难万分,往往要经过曲曲折折的实践探索,才可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反过来说,道路总是承载着信仰,没有崇高信仰的道路,很容易滑向机会主义,终难走出一片明朗的天地。一个简单的逻辑是:“梦”不同,“路”必不同;“路”不同,“梦”亦将不同。只有“路”和“梦”的紧密结合,才会使“梦”深刻地承载历史,让“路”正确地对接未来。说中国道路寄托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就是这个意思。

在探索积累和开创发展中国道路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的追求。

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找到的是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民生主义道路。其中,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民主主义则是现代化的基本诉求,节制资本、平均地权,以求“均富”的民生主义,很接近社会主义理想。

毛泽东确立的新民主主义道路,目标之一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使国家复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这是民族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目标之二,就是他说的,“我们搞政治、军事仅仅是为着解放生产力”,进而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这是民族复兴在现代化方面的体现;目标之三,是大家都熟悉的,走新民主主义道路,是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前途是走向社会主义,这是民族复兴的灵魂。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毛泽东再次探索道路问题,提出,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对这条道路的目标,毛泽东设想的精要是,让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和国防的现代化,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过渡到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民族复兴也不光是自己站起来,强起来,到21世纪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进入新时期,邓小平开创中国道路,一开始就明确,通过改革开放之路,自觉地“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84年,他确切地讲,“总的来说,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1987年,针对“中国现在干的究竟是什么事情,有些人还没有搞清楚”这个现象,明确表示:“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1990年,邓小平在《振兴中华民族》的谈话中,再次明白告诉人们:“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可见,在中国道路的开创过程中,中国梦里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民族复兴这三个内涵,一开始就是不能割裂的。

正像人们熟知的那样,到十五大,我们党正式把中国道路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概念对接起来。十六大以后,我们党进一步把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之“梦”,从此前的“富强民主文明”扩展描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中国梦”诱人,但绝不虚幻。

在中国道路的探索积累和开创发展过程中,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不仅始终作为目标存在,而且始终是具体的,是由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目标连接起来的。比如,关于中国道路的现代化之“梦”,围绕“小康”这个阶段性目标,我们先后经历了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小康生活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一个阶段到又一个阶段的实践行程。以后,我们还要经历从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一百年”目标的衔接和实践。以上不同的目标概念,语境不同,内涵也不一样,但都反映了“中国梦”所经历的阶段性特征。到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时候,大体就可以称得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了。到那时,已经发展到新的境界的中国,不仅会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道路也会为人类的共同价值添加更多的资源和标记。

中国道路是着眼于现实,面向未来,催人奋进的复兴大道,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和永续奋斗。正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让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走“中国路”,圆“中国梦”,无疑是当代中国最耀眼的时代主题!

(作者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新湘评论》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杨媚、权娟)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