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社区有129栋楼,每户困难群众的门牌号赵峰都清楚地记得。逢年过节,他都亲自登门慰问。 (资料照片)
成立社区爱心捐助中心、社区困难职工救助站……11年来,赵峰想方设法为困难居民提供帮助。
在赵峰的一手操办下,金塔社区建成了宁夏首家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站,老人们不再为吃饭发愁。
“他能准确说出136 名低保户、183名残疾人和80岁以上老人居住的单元,甚至楼层和门牌号,他知道哪栋楼里住着老革命、复转军人,哪户人家的儿子要结婚、谁家儿媳生了孩子。他是社区的活字典。”
金塔社区居委会会议室的一面墙上,挂着近30块各类荣誉牌匾,无声地诉说着赵峰生前的忙碌和操劳。办公楼前的小广场上,绿荫丛丛,却不见赵峰亲切而熟悉的身影,只有浓浓的哀伤在空气中飘散。
2002年,赵峰从吴忠市利通区物价局调至金塔社区,成为1.3万居民的“一家之长”。金塔社区是金星镇的“三最”社区:设施最老旧、人口最多、绿化最差,物业停止服务多年,居民怨声叠出。曾经是物价局“涉案物品评估师”的赵峰到金塔社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带领干部整治环境。
那些年,居民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一身迷彩服的赵峰脖间缠条毛巾,冒着高温或严寒搬砖平路;拿着扫帚爬上一间间小煤房整理杂物、清扫垃圾,下来时蓬头垢面没了人样;从货车上一棵棵抱下胳膊粗细、带着大土圪塔、滴着泥水的树苗,再连夜栽上;三伏天手持长杆,带领社区干部疏通臭气熏天的化粪池;小区停电后给孤寡老人送去蜡烛,跑供电部门直至凌晨一两点又见万家灯火时,才最后一个离开现场;带头包下单元楼,为残疾和孤寡老人擦玻璃、扫卫生;风尘仆仆地奔波于共建单位之间,为贫困学子争取资助……
渐渐地,原本光秃秃的社区泛起了绿意,物业规范了,小广场建起来了,居民少了抱怨,居委会也从三间平房变成了二层小楼。赵峰用实干消除了最初少数干部和居民认为他是“到基层镀金”“把基层当跳板”的猜测。
每年一次,每次三个多月的入户摸底调查是赵峰坚持了多年的习惯。这使他对社区129栋楼里居民的分布和家庭情况了如指掌。“他能准确说出136名低保户、183名残疾人和80岁以上老人居住的单元,甚至楼层和门牌号,他知道哪栋楼里住着老革命、复转军人,哪户人家的儿子要结婚、谁家儿媳生了孩子,他是社区的活字典。”社区干部张川佩服地说。
2007年7月的一个下午,突降暴雨。快下班时,雨越下越大,赵峰的心随之不安起来,他和时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的王军兵分两路,带领工作人员到各辖区检查危房。直到晚上10时多,大家才带着一身泥泞聚到办公室。听完汇报,赵峰突然想起了什么,站起来往出就跑。“地区大院后门附近还有个废弃的土坯房,咱漏查了。”话音未落,人已冲进雨幕。赶到土坯房时,大家惊呆了——里边蜷缩着两名冻得瑟瑟发抖的老年乞讨人员,积水散着恶臭让大家难以伸脚。
赵峰挽起裤管,淌着没过脚踝的粪污,相继把两名乞讨者背出土坯房,并且自己掏钱把他们安置到附近的旅店。第二天,房子就塌了……
60岁的王月英带着女儿租住在地区大院,生活困难。女儿染上毒瘾后,老人更是万念俱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