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刚刚调到绥芬河工作的李洋收到一条短信,上面写道:“2008年3月21日,您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感谢您为党的事业付出的辛苦,祝您身体健康,‘生日快乐’!” 这个意外的惊喜,让李洋感到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同样,绥芬河市的四千多名党员每逢自然生日、入党纪念日、党的生日以及传统节日,都会收到温馨的祝福短信。
“数字化党务信息管理平台改变了以往党建工作靠文件、党员管理靠‘跑腿’、党员教育靠开会的被动局面。” 李兆生说,“现在打开手机,就有手机党报和党课;翻翻网页,就可以了解最新的党务、政务信息。”
记者发现,这个平台集成了网上办公功能,能够将公开的党务公文传输范围扩展到社区、企业和农村党组织。同时,可以通过网上接转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审批过程全部在网上完成,为党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免除了党员往返于多个地方接转组织关系的奔波之苦。
在绥芬河市委书记赵连钧看来,实施数字化党建,坚持虚拟与现实方式相结合,通过党员电子活动卡、短信群发、网络办公系统,有效解决了组织工作贯彻落实中的上下级之间管理距离远、环节多、速度慢等难题,将党组织管理范围精确到每个党员,有效减少了执行环节的“信息衰减”,提升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组织工作的落实。
“网络编辑部”,党建工作覆盖面更宽
今年3月下旬,一篇题为《政法党委参加“打造一流干部执行力”专题讲座》的文章在绥芬河党建网上备受关注。事实上,像这样的工作动态、活动通知、共产党员电视栏目、共产党员手机报等信息,在绥芬河党建网上几乎每天都有更新。而且,更新者并不局限于负责全市数字化党务管理平台运行的组织部门。
在绥芬河市委组织部查看数字化党务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发现每级党组织都有“网络编辑部”。参照现实中的党组织模式,按照有限授权、分级发布的信息发布机制,全市建立了市、各党(工)委、党支部三级互联互通的网络党组织体系;为每个基层党组织开设了可自行进行信息发布与管理的子网站,各级党组织可实时在网页上发布最新活动、工作信息,并直接向其上级党组织和市委同时报送,及时、生动地将基层的党务工作动态展示在绥芬河党建网首页中,成为党建工作网上宣传的主阵地。目前,全市共建立网络党(工)委19个、网络党总支两个、网络党支部208个,确保每个网络党组织都有自己的“家”,每一个党组织都是“编辑部”。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通过网络传递正能量,是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一大考验。绥芬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树认为,数字化党务信息管理平台要体现党建工作的亲和力,最终凝聚人心的应该是其服务功能和传播内容。
为此,绥芬河市依托数字化党务信息管理平台做了很多工作:建立网上党员服务中心,采取城市地图窗口样式,公示各基层党委、社区党组织的实景位置和联系方式;设立党群事务呼叫中心,党员群众通过网页提交、短信提交、热线呼叫等方式,经便民呼叫信息系统审核后,第一时间把提交的问题发送到社区“网格”责任人的手机上,网格责任人迅速解决、协调相关事项,并回复办理情况,满足党员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在杨树看来,这样的数字化党建模式虽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其积极效果已经显现——使党建工作的开放度和影响力明显增强,使党组织和党员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党员学习内容和受教育面得到拓展,使各级党组织切实感受到了党建科学化水平的丰富内涵。
(黑龙江《党的生活》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