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接地气  贴民心  惠民生

黑龙江宝清向基层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活动综述

胡 锋
2013年05月30日09:1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陈荣柱在工作日记中写道:“我对自己的新身份——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既觉得新鲜好奇,又感到担子不轻。坐而论不如起而行,我要尽快学会用群众的语言说话、用群众的思维想事、用群众的眼光看事、按群众的诉求办事。”

“从地头回到机关,我感到自己做决策更有准头了。”县农业局副局长、宝清镇十八里村“第一书记”赵泽强坦言,只有读懂了基层实际、读懂了群众需求,把群众的“心事”当成“大事”来做,把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难事”当成“实事”来抓,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赵泽强的这番话道出了选派干部们的心声。“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们普遍认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发现精彩在基层、奉献在基层、创新在基层、经验在基层,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吸取养分、汲取力量,才能给工作增添动力和精彩。

在活动推进过程中,选派干部们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向基层群众问计,谋划发展思路;听取基层群众意见,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向基层群众请教,改进发展措施——践行了“落实发展任务靠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群众评判”的活动目标。

帮助群众,情为民系、利为民谋

干部脚上有多少泥土,才知道百姓心中有多少期盼。

“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的首要任务是发挥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作用,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对薄弱村党支部的整改和提高。选派干部到村工作后,通过调查带头人队伍、党建工作现状、工作制度、活动阵地、保障机制、工作业绩、群众反映等七个方面的情况,在如何强班子、带队伍等问题上与乡镇党委共同研究,出谋划策。在摸清情况、吃透问题、找准症结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工作方案,为农村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选派干部给基层群众带来的不只是意外和惊喜,还有对未来的期盼。据统计,自活动开展以来,被选派的145名干部为任职的村争取项目资金2200万元,协调农业生产贷款378万元,捐赠技术资料5300多本,为300余户困难群众送去价值7.5万元的爱心物资,帮助解决实际问题645个,办实事、好事248件,召开干群座谈会474次,走访困难群众1328户,帮扶困难群众742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干部下基层,如果单纯地送钱、送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只有变“输血”为“造血”,引导群众发挥主动性,才是帮助群众改善生活的长远之道。

为了鼓励选派干部在基层工作、服务农村,县委通过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为干部提供宽广而公平的工作舞台——干得好有位置,干不好被问责。尖山子乡东青村“第一书记”李宽阁因为在驻村工作中脱颖而出,被提拔为县畜牧总站畜牧师。据统计,活动中已有49名选派干部被考核推荐为部门正副科级拟提拔干部和后备干部,还有33名选派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2013年3月6日,县委组织部授予县财政局等10家单位为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驻村帮建工作标兵单位称号,授予展乐等10名同志为优秀“第一书记”、李日明等15名同志为优秀党建指导员。

县委组织部向基层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搭建了机关联系基层、干部帮扶群众的平台,促进了机关作风的改进、整体效能的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养成。

(黑龙江《党的生活》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杨媚、权娟)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