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的每一件事,都不起眼,真说不出什么出彩的故事。”宿迁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沈谨如是说。面对采访,他如小学生般端坐,小臂交叉叠放,五指紧紧并拢。
沈谨一直工作在疾控岗位,每一件平凡的事都被他以“较真”相待,30多年如一日。聚沙成塔,无数的平凡最终被他以“较真”积淀成“叹为观止”:103本工作笔记、细致到每村每户每人的疫情病史、20多篇省级以上学术论文、多次完成重大公共疫情防控……他用尽职捍卫了宿迁每一位城乡居民的健康。
尽职就是细致入微
1980年大学毕业,沈谨被分配到原淮阴地区防疫站工作。3年后,他被调到宿迁县(现已撤并)卫生防疫站工作。至今,他从事了长达34年的基层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那时的宿迁县,由于卫生条件差,缺乏防蚊设备,疟疾疫情依然肆虐,折磨着城乡居民。相当长的时期内,疟疾发病率高达50%,虽然死亡率不高,但疫情反反复复,致使老百姓抵抗力下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生活。
沈谨每天骑着自行车奔忙,车架后驮着药品,车把左右各挂一个盛放衣物和干粮的包裹,逐村逐户逐人地调查研究,宣讲防治。他硬是走遍全县31个乡镇的每一个角落。随后,他点灯熬油,对当地过去10余年的疟疾疫情资料进行详尽的整理。
让他欣慰的是,他的努力换来了回报:当地疟疾发病率下降到5%以内,宿迁全县在当时的淮阴地区率先达标;卡介苗、糖丸、麻疹和白百破等疫苗接种率达85%以上,超过省市要求标准。
为了巩固成果,相当长的时期内,沈谨干脆吃住在农家。仅1988年,他在乡下走访230多天。下乡时,他饿了吃块随身带的煎饼,渴了喝一口身上背的凉水,无怨无悔。
现在说起当年的举动,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然而严重的慢性胃病却在不时证明着往事,正是下乡时长期的饮食不当,种下了病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