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海龙村党委书记鄢静:造就个性团队带出西部强村

2013年04月25日17:10   来源:农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建好班子聚民心

11年前,正是公推直选和能人治村工程的结合,令鄢静脱颖而出,这位能人村官改变了海龙村的发展轨迹。2010年底,海龙村举行第3次公推直选,进行党委换届选举。党员投选举票,群众投信任票,9名党委新班子组成海龙村二次创业的领导团队。

9人里的党委副书记任建川,其实此前已在海龙村任职8年。鄢静当年一上任,就打出队伍建设的“组合拳”,从登门请老支书荐才,到劝退部分年龄大、文化低的干部,再到公开招聘9名大学毕业生,海龙村“两委”班子逐步实现从“泥腿子”村干部向知识型精英团队的转型。如今,海龙村“两委”领导班子中,40岁以上的4人,50岁以上的3人,30岁以上的2人。其中,大学专科和本科学历的有5人,女性有4人,多数人有过务工经商、企业管理或党政工作经验,本村人与外来户各占一半。

在海龙村采访,令记者印象至深的是,“两委”班子成员虽然人格特点各不相同,却分工明确,彼此互补,配合默契,如同一支出色的足球队,必然有优秀前锋、中场、后卫的配合无间。这个团队的带头人鄢静常说一句话:“配合是最大的能力,团结出最大的合力。”

在海龙村,已经不是鄢静一位能人,或者“两委”班子几个能人治村,而是一个经过考验、得到群众认可的精英团队在治村。鄢静从挑选工作伙伴入手,逐渐变成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干部,发展党员,最终做到人尽其用。

海龙村对党员、干部的培养,不光是注重核心团队的建设。事实上,海龙村创新引才聚才机制,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本村公推能人、辖区企业中优选、请上级机关选派、从外出务工者中回请等方式实施“五线选才”,广泛吸纳各种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加盟到海龙村事业发展中来。与此同时,海龙村党组织不仅吸纳一批优秀青年入党,而且把一些后进青年也淬炼成合格党员,为海龙村后续发展储备起人才队伍。2002年以前,海龙村连续5年未能发展1名党员,此后,海龙村的党员从47人一路攀升到如今的349人。

村庄治理讲章法

能人治村不能是不靠制度的霸道治村。刚任书记不久,鄢静就在支部会上宣称:要引导群众学会自己关心自己的事,自己做主自己的事。自此,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便成为海龙村“两委”的工作重点。

坚持以铁的制度管集体的钱。海龙村“两委”成立工程部,为企业建厂房,但施工队的包工头却没有一个是村干部的亲属。为避免经手人采购中吃回扣,村“两委”规定严禁一个人外出采购。海龙村的财务报账制度也很严格,必须提供原始凭证,经过经手人、验收人、财务主管、村主任、村党委书记、出纳、理财小组等7道关口,缺一不可。引人注目的是,供村民查阅的财务收支账册,均采取逐笔如实记录、逐月墙上公开的办法。原来,几年前按照财务惯例,海龙村公开的是会计账,包括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不少村民看不懂,开始发牢骚。村“两委”于是要求财务室予以改革,每月统计出纳账公布,让村民看个明白。

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不仅赢得村民对“两委”班子的信任和支持,也彻底打消部分村民对发展集体经济的顾虑,海龙村经济发展由此步入快车道。2003年4月,海龙村经济发展中心首次动员村民入股时,应者寥寥。2008年12月,村集体第2次募股筹资时,因村民过于踊跃,不得不限时限量入股,2天筹资89万元。等到2010年9月海龙土地整治有限公司成立后,进一步集约化整治宅基地、开发商贸产业时,村民以16个村社为单位入股,吸纳股本692万元。

城乡统筹享硕果

海龙村在确立“村委会+公司+股民”运作模式对土地实施集约租赁时,规定土地流转中形成的量差归社集体所有,产生的价差归村集体所有,以此令村、社集体掘到“第一桶金”。并规定村、社集体按年纯收入的15%提取发展资金用于滚动发展,60%用于基础设施、养老保险、合作医疗、教育培训等社会事业,保证用集体的钱办群众的事。

集体经济发展了,海龙村先后分3期建成97套农民新村康居房,形成农民新村康居街,引导村民由脏、乱、差的散居状态向集中社区转变。建立民生关爱资金,为村民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建立覆盖全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医疗站,2005年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008年建成逾5400平方米的海龙文化休闲广场以及警务室、幼儿园等。2010年8月,村里组建起全国第一支农民女子管乐团,这是海龙村“两委”试图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从精神层面缩小城乡差距的一次尝试。除此以外,村里不断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并陆续邀请知名专家到村授课。

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海龙村不忘“分好蛋糕”,确保村社和村民能够及时享受到土地入股增值的红利:鉴于土地租金多年未作调整和粮价连年上涨,2012年,村“两委”讨论通过,将每亩土地的年租金从1200元上调到1500元,以此确保村社集体和村民个人权益。

因势利导强新村

在鄢静眼里,2012年,是海龙村合村以来相对沉寂的一年,也是为二次创业沉潜积蓄的一年。

这一年,海龙村党委作为全国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的试点单位,新增16个党支部,总数达到37个支部,党组织覆盖面达到90%以上。这一年,海龙村完成海龙大道、农业观光果园、康居工程、楼宇工业园的整体规划编制和审批立项工作。这一年,海龙村顺利通过全国环保创模验收,对存在严重污染的20余家企业进行强制关闭、转产或自行达标排放、环保达标整改,扩建日处理能力900吨的村污水处理厂工程也投产运行。

与二次创业概念相伴,海龙村人开始反思既往发展道路,意识到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空间不足、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难题。思来想去,鄢静提出:拓展空间,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延伸产业。原来,2009年,为破解利用边坡撂荒地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难题,海龙村“两委”诚心问计群众,找到土地整理的有效办法,为海龙村的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

一次创业难,二次创业同样不易。重庆靖悦机械有限公司是落户海龙村的最大企业。正当公司办妥20亩征地手续准备开工时,一夜之间20亩土地长满密密麻麻树林,原来是部分村民为多获得青苗补偿费,连夜突击栽种的。董事长徐瑞君找到鄢静反映情况。党委紧急要求党员包户上门做村民思想工作。出于对村党组织的信任,3日之内树苗都消失了踪影。靖悦公司惊叹于党委的号召力,安心落户生产。

2013年3月31日的海龙新村康居示范小区建设工程奠基典礼,场面热烈,人头攒动,隆重又喜庆。当记者询问典礼的费用时,春风艳阳之下,鄢静自信地笑了,表示村里没有花费一分钱,都是落户企业自发捐助的,因为这些企业老板看好海龙村的未来……

确实,海龙村人有理由相信,昔日引领山村巨变的“两委”班子,会带领他们走向更加明媚的春天。(记者 李秀萍)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