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有一种公款吃喝叫做“家宴”

2013年04月18日15:15   来源:半月谈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漫画:内有洞天。蒋跃新 作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高档餐饮业集体遭遇“寒流”,“舌尖上的腐败”得到有效遏制。公车扎堆高档餐馆、酒楼的现象大为减少,很多官员也从繁重的接待应酬中解脱出来,老百姓对此拍手称快。

  但是,官场上“酒桌文化”盛行已久,“一纸禁令”难以解决所有问题。在多方的严密监督下,从高档酒店到内部食堂,从私人会所到培训中心,一些公款宴请玩起了“躲猫猫”。

  本刊记者在基层采访了解到,当上级领导前来视察时,为避免公款吃喝之嫌,有些地方别出心裁,上演“私人请客、公家出钱”的把戏,将宴请转至民宅,举行隐蔽的“家宴”款待来客。

  中部地区一名县级机关干部在城郊有一栋房产,因内部装修好,且周边较为清静,多次被县接待办选定为接待上级领导的“家宴”举办地。

  这名官员说,纪检监察部门明察暗访,群众网络举报无孔不入,现在就是借几个胆子,公职人员也不敢到酒店大吃大喝;可“家宴”就不一样了,不仅“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而且不用担心被举报、被抓现行,上级领导一般也不会拒绝。

  但是,这种表面上看似干部下乡吃“派饭”的“家宴”,却是另一种形式的公款吃喝。据知情人士透露,除了装修不如高档酒店外,吃的、喝的、抽的,样样不比高档酒店里的差。

  视接待领导的级别,“家宴”档次也不一。若是重要领导前来,准备工作提前几星期就开始了。菜品必须有特色,一般都是周边各地的特色菜,而且原料绝对要正宗的。为了保证菜品新鲜,材料都是当天派专车去取。掌勺的厨师都是专门从大酒店请来的名厨,服务员也大多由接待办的工作人员客串,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不仅如此,来往接送的车辆都由个人“赞助”,且分批前往,人一送到,司机就连人带车立马“消失”;待宴席散后,各路司机再开车过来接人。如此轻轻地来,再悄悄地去,神不知鬼不觉。

  一名地方官员在和记者闲聊时,也谈起了参加“家宴”的感受:原以为到同事家吃顿饭,最多也就是主妇多炒几个菜,弄点好酒,大家坐下来交流交流感情,没想到一上桌就傻了眼。名烟名酒不说,茶是“大红袍”或“金骏眉”,菜是野生甲鱼、穿山甲等一大桌的山珍,蔬菜是特供的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有机蔬菜。

  “私密性好,没人打扰,好烟好酒好菜好茶上着,觥筹交错,无不尽情,啥问题在酒桌上都解决了!”这位官员说。

  当然,为这种不计成本、刻意安排的“家宴”埋单的肯定不是“家宴”的主人,而是由相关部门一一采购,再在发票上做文章,以培训费、差旅费、住宿费等名目报销。“安排这种家宴一般都是由我们自己去市场采买,比到大酒店吃还真省不少钱呢!”该官员揶揄道。

  一些基层群众认为,以前的公款吃喝多吃在明处,群众能举报,上级好查处,而现在的“家宴”腐败则居身密室,转入地下,线索难找,内情难知,证据难查。这样由明疽转为暗疮,治理起来不仅更难,而且成本更大。一名高档餐馆经理笑称:“花公款的现在不来我们店了,但还得用我的人(大厨)。私下交往,关系更近了!”

  上级官员吃得辛苦,下级官员陪得辛苦。实际上很多官员并不喜欢大吃大喝,每天泡在酒桌上不仅喝坏了党风,也损害了健康。记者在采访中经常听到基层公职人员抱怨,一顿饭要转好多个场,喝了一肚子酒,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也下不了筷子。

  为何公款大吃大喝难以根除呢?

(责编:李晨阳、杨媚)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