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别再让政绩节庆“瞎折腾”——“反对铺张浪费”系列报道之八

2013年04月10日09:48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油菜花节、牡丹花节、玉雕节、放牛节……各种大大小小的节庆,你方唱罢我登场。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大打“节庆牌”,节庆种类五花八门,内容无所不包。办节庆可以吸引游客、提振旅游经济、提高地方知名度,似乎无可厚非,然而,如果把节日办得太“花”,没有文化底蕴支撑,偏离举办节庆的初衷,甚至人为“造节”,这种做法就有些得不偿失。

  变了味的节庆文化

  “节庆,是一种适应生产生活需要而形成、流变、传承而来的约定俗成的具有纪念、庆祝等特殊意蕴的民俗文化。”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有些地方充分利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节庆办得可圈可点。比如哈尔滨冰雕节、中国吴桥杂技节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不过,有不少地方政府背离量力而行原则,眼红于其他地方节庆的“风光”,眼热于节庆带来的经济效益,勒紧裤腰带大办奢华庆典,这样的节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胜枚举。

  去年,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富源县,为庆祝该县“富源·胜境”文化节,欲砸千万元办演唱会,后因网友质疑而被叫停;2011年,江西瑞昌耗资600余万元办“首届鄱阳湖龙虾节”,万人龙虾宴导致200多位市民患急性肠胃炎入院治疗,其晚会门票更是引发全城“公款购票”热潮。据中国节庆网2010年的统计,我国每年举办节庆约5000个,平均每天13个。从省级节到市级节,再到县级节,节庆活动五花八门,举凡吃喝穿戴、花鸟虫鱼、山水人畜等无不入节。

  专家表示,有些地方一场晚会花费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铺张浪费、形式主义和奢华风气盛行,节庆变了味,令人触目惊心。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