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挤掉畸形消费水分 启动市场有效需求

市场观察:刹“三公消费”与扩内需不矛盾

2013年04月01日08:5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三公消费是“毒内需”

近年来公款大吃大喝现象屡禁不止,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其规模、范围和程度已经到了不得不严加整治的地步。有学者估计,全国三公消费总额已达到9000亿元,相当于2012年全年财政收入的10%。越来越庞大的三公消费支出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贻害社会风气,导致公众的不满,对经济社会发展十分不利。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整治公款吃喝可能会让消费和内需受到一定影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周立对本报记者表示,政府消费已经构成社会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也是如此。但我们国家的政府消费把很多钱花在了高档餐饮、高档烟酒、高档茶叶等方面。

专家认为,靠公款吃喝拉动的内需,是一种畸形的不可持续的经济。如果公共财政被官员用于为自身谋福利,其调节社会财富的功能必然减弱,促进民生的能力随之变弱,整个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将会缺失,社会的良性发展活力也将不足,可持续性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整治公款吃喝这种“毒内需”可能会暂时影响社会消费和总需求的增长,但这是未来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有利促进居民消费

周立认为,遏制三公消费是政府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公共政策。通过政府预算约束,“三公”公开等措施,要狠刹三公消费,“三公消费更多地体现着公共财政的特征,而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钱要花在为老百姓做事上,而不是过多地用在自身的运转上。”

公共财政取之于民,也要用之于民。专家表示,在“取”的阶段,如果政府有计划性地采取减税等措施,有效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实现藏富于民,将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在“用”的阶段,如果把公款吃喝节约下来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让老百姓能住得起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养得起老,增强普通民众的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同样可以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并且只有这样的内需,才是实实在在没有泡沫的内需。

专家们普遍认为,实现三公消费“负增长”是大势所趋。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指出,遏制三公消费需构建公众参与的长效化治理机制,将三公消费与费用结算完全分离,并接受全民监督,真正把三公消费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记者 赵鹏飞)

上一页
(责编:杨丽娜(实习)、权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