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突破传统组织渠道 释放青年心中正能量

贵州:春晖行动延伸团组织手臂

2013年03月26日10:0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把社会化的手臂伸得长点,再长点。”这是贵州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吕亚洲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和吕亚洲一样,如何在做好组织建设的同时尽可能地让团组织的触角向外延伸,是团干必须面对的问题。

3月25日,团贵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间隙,吕亚洲笑呵呵地看着7块已经做好的捐赠牌匾,1003万元公益捐赠即将进入基金会的账户。但更让吕亚洲兴奋的是,这些捐赠的果实,来自用新思维“蹚出”的社会化之路。

“蹚路”的过程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未知,并不容易。

2010年12月25日,本报头版头条刊发《贵州:团属基金会做大“蛋糕”》一文,报道了团贵州省委从2007年起,用3年时间打造3个全新的基金会,以摆脱缺少资金、缺乏资源的局面。贵州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就是这3个新基金会之一,作为团贵州省委自创的品牌项目,这个被称为“无中生有”的基金会从诞生起,就注定不是有章可循,“蹚路”始终是伴随着春晖行动发展的关键词。

就像团组织努力思考怎么覆盖、影响青年一样,春晖行动细化到面对的命题有3个:怎么让春晖精神迅速传播?怎么让更多乡友参与其中?怎么让春晖行动持续受到关注?

主动走进青年的“小圈子”

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做春晖人需要有“铜墙脸、铁皮嘴、蛤蟆的肚皮和飞毛腿。”

对此的解释是:要有铜墙一样厚的脸皮不被挫折打倒,要有铁皮一样过硬的口才传播春晖理念,要有蛤蟆肚皮一样的胸怀受得了气,要有飞毛腿一样的精神勤于联络跑动。

“段子”的背后,是春晖人结交了一批新的青年朋友。

这些青年并不在传统的团组织渠道内,他们往往有自己感兴趣的小圈子,小圈子的氛围非常活跃。

“猛然,思路就开了。”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可意识到,结交的新朋友身上大都有共同的属性,“比如一个地区的商会,或者就是一个兴趣协会。”

打入青年已经形成的“小圈子”,在一个个“小圈子”里传播春晖行动感恩、反哺的精神,按着这个思路,春晖人的“铁皮嘴、飞毛腿”派上了用场。很快,春晖行动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昆明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地建立了联络处。

美国联络处是在一个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建立的,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的美国奥克兰大学的一些教授、学生时常喜欢凑在一起交流讨论,春晖行动感恩、反哺的理念打动了这些有共同爱好的人。每年暑期,奥克兰大学都要选派教师来贵州,帮助贵州的中学英语教师提高口语能力及课堂英语教学能力,这一项目已经使贵州2000多名英语教师受益。

昆明联络处建在了昆明市六盘水商会中,一些同在昆明市经商的贵州六盘水市人被礼聘为“春晖使者”,深深认同春晖精神的云南长易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汤镇华,已经决定在家乡六盘水启动“春晖家园·长易乐民生态工程项目”,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环境保护和脱贫产业扶持。

让春晖人高兴的是,仅这一个项目,感召回贵州的帮扶资金就达上亿元。每个联络处不同的春晖项目累加起来,每年能为贵州带回价值几亿元的帮扶。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