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是公务接待“重灾区”,基层干部存在三种刺痛感
公务接待饮酒因地区和部门而异。据基层反映,公务接待饮酒重灾区主要集中在县、乡两级,他们的迎来送往面广量大,省、市相对好一点。从部门来看,掌握重要资源配置、管理权限的部门应酬相对多一些。在一些行业,因工作做得比较好,免不了会有省市内外的同行来学习取经,公务接待就不可避免,酒桌上不能输的心态,加剧了不良酒风的盛行。
“我们工作做得好,兄弟省市来学习,不能不接待啊,接待还得讲对等,还要比接待档次,比酒风、酒量,万一喝输了,还得寻机扳回局面。”一位执法部门的干部说。还有一些地方出现因“公”陪酒过量导致死亡的事件,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基层干部反映,长期在公务接待酒场上应酬,有三种刺痛感:
一是痛心浪费。一些经常参加应酬的领导干部说,现在基层接待一顿饭,动辄几千甚至上万,其中酒就占了一半以上。为了投领导所好,一些基层公务接待恨不得什么酒都上,酒成为“舌尖上最大的浪费”。除此之外,餐桌上程序繁琐,套路众多,有餐前水果,有鲜榨热饮,有山珍海味,还有饭后甜点。“经过一番推杯换盏,大家不想吃也吃不下,一些饭菜根本没动过,而公务宴请很少有人打包。”一位领导干部痛心地说。
二是愧对家庭。由于经常在外公务应酬,一些领导干部往往对家庭心存愧疚。东部地区一位干部说,每天晚上喝酒回家,老婆有怨言,只能开窗户散酒气,根据饮酒多少,决定开窗大小,邻居甚至从他家开窗大小就知道他喝了多少酒,这在圈内成了一个笑话。一位当过县委书记的干部说,他曾经一年365天,只有50天在家吃晚饭,于是不回家吃饭不用打电话,回家吃饭才要打电话特意通知。长期不得不饮酒,一些干部不仅把自己的身体喝垮了,也导致家庭关系紧张。不少干部对记者说,应酬占了太多的时间,常常无法陪同操持家务的妻子,更少有时间陪孩子学习玩耍,以至于孩子把自己当成了“客人”。
三是迷失价值。长期在外接待应酬,让一些领导干部觉得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有着强烈的价值迷失感。接受采访的干部说,天天接待,迎来送往,觥筹交错,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公务应酬酒桌上,无暇静心读书,思考问题,研究工作。“在这些公务接待应酬中,往往‘说些不痛不痒的话,做些不尴不尬的事’,其实一点意思都没有,总感觉在虚度年华,不知道这样做的价值在哪里。”一位长期参与公务接待的干部说。一些基层干部在长期的应酬中,价值观、人生观日益扭曲,为官准则甚至做人底线日渐消弭,少数人还借着酒意从事赌博、嫖娼、受贿等违法犯罪活动,给党员领导干部形象造成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