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奉献至生命最后一刻——追忆安平“上校村官”王晓勋

2013年01月20日10:03   来源:河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等我走后,一定要多帮帮南王庄”

1月10日,在王晓勋的家中,笔者见到了他的老伴孟晓满和三个儿女。王晓勋去世后,家人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去年8月28日,他在北京查出了胃癌,却一直说自己没事,说做完手术还要回村里接着工作。我们一直以为他的病不严重,都被他骗了……”一提起父亲,大女儿王丽颖就忍不住红了眼眶。她至今还不能接受父亲已经离世的消息,吃饭时总会下意识地摆上父亲的碗筷,而后又忽然醒悟,泪如雨下。“我们小时候,他一直忙于工作,很少回家。但每次一见到我们,总是很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对王晓勋的儿女们来说,他们的童年记忆中鲜有父亲的影子。但父亲正直、敬业的精神,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晓勋藏起对家庭的无限眷恋,把全部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南王庄村。

生命中最后的40多天,王晓勋一直在北京住院。由于病情严重,他已经吃不下任何东西,只能靠营养液维持生命。1月4日下午,已经病危的王晓勋回到家中,突然想吃炒鸡蛋。当家人炒好了鸡蛋端到床前,他只吃了瓜子大小的两口,就呕吐起来。当晚,王晓勋挣扎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南王庄村)展览馆还没弄好呢……”这竟成了他留给家人最后的遗言。

在整理遗物时,家人发现了多个写得满满当当的笔记本。翻开,里面全是对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等问题的思考。“他事业心强,平时也没什么爱好,一有时间就读书看报,住院时还经常打电话指导村里的工作。”

高继增是王晓勋的老同事、老朋友,两人的友谊长达30年。在王晓勋生命中的最后两天,高继增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我们在一起,他从不说家里的事,总是让我们给他出主意,帮助南王庄快速发展。”高继增记得格外清楚,王晓勋知道自己的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一再嘱托他:“等我走后,一定要多帮帮南王庄……”

“我活着的时候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完成,死后也要看着南王庄一天天好起来”

“他从没用过村里一分钱,1月4日从北京回来,大家要用村里的车去接他,却被他生气地拒绝了。”说起与王晓勋最后的几次见面,南王庄村村委会主任王建称和副主任刘彦方一度哽咽。他们深深地记得,就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王晓勋依然一心记挂着村里的工作和发展,在最后病危的时刻,依然坚持不给村里添一点麻烦。“王书记一再跟我们说,要修路,要成立合作社,要扩建展览馆,一定要把村里的各项工作做好。”“我活着的时候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完成,死后也要看着南王庄一天天好起来。”按照王晓勋的遗愿,他的骨灰安葬在他奋斗过的南王庄村。7日下午,王晓勋的骨灰回村了,全村百姓自发到村口迎接他。走到南王庄小学门前,灵车突然熄火了,在场的人们无不潸然泪下。“王书记这是想再看一眼亲手修建的小学,再听听孩子们的读书声啊!”

在乡亲们的要求下,王晓勋的骨灰在他家停留了两个小时。短短的两个小时里,乡亲们纷纷前来悼念。“晓勋啊,你咋就走得这么早?”83岁的李如改老人,走路都要人搀扶,却执意赶来送送南王庄村的好儿子;在昆明经商的村民王进表,连夜坐飞机赶了回来,要送送大家的好书记;“妈,我实在回不去,你一定要去,替我送送王书记。”村民王帅的母亲从北京赶回村里,满足了远在深圳的儿子的心愿……“王书记来了,我们的生活改善了不是一点半点儿,村容村风都变好了。”站在新扩建的宽敞的南王庄文化广场前,49岁的村民王亚钦回忆着王晓勋当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扭秧歌的情形:“这里原来又窄又旧,没人来。扩建以后,又安上了电灯,人们一有空就来跳舞、扭秧歌。”“农业合作社,我们从2011年开始做试点,效果很好,原计划今明两年再建一个粮食深加工基地。这都是王书记做的规划,他却再也看不到了。”说起自己主抓的合作社工作,刘彦方流下了眼泪。

……

一桩桩,一件件,诉不尽的是衷心的爱戴;一声声,一句句,说不完的是深深的缅怀。“王晓勋同志活出了精神、活出了高度、活出了境界,他是全县共产党员的楷模,是广大干部学习的榜样。”安平县委给了他这样的评价。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

(责编:王新玲、孙琳)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