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把爱留给雪域大地——追记青海玉树县八一医院院长才仁松保

姚  斌
2012年12月18日13:59   来源:青海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题记:抗震救灾,为挽救灾区群众的生命,他顾不上救助废墟下掩埋着的亲人;灾后重建,为建成一座新医院而殚精竭虑,他顾不得自己重病缠身。悬壶济世,医者仁心,他视医德重于生命;克己奉公,勤政为民,他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才仁松保,是灾区群众心中永远不会忘却的纪念,是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一座不朽的丰碑!

2012年10月28日凌晨1点,通天河畔,玉树州干部群众肃立在道路两旁,迎接一个回家的孩子……

1时40分,哀乐低徊,灵车缓缓驶来。

“院长,我们来接你了!”,人群中一声泣语,玉树县八一医院的医护人员顿时泪流满面!

“松保,我们来接你了!”,走到灵车前,玉树州县领导在车头系上一条条洁白的哈达———往日迎接的礼赞,却成了今日送别的挽歌。

“老哥,我们来接你了!”,当代路上,全县公安干警整装伫立,为英雄敬最后一个军礼,目送他走过最后一程。

永别了!才仁松保!

永别了!英雄!

永别了!玉树人民的儿子!

(一)

2012年8月28日,玉树县八一医院正式交付使用,那一天,现场许多人看到了才仁松保的笑容,大家由衷地相信,在经历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数不胜数的磨难和艰辛后,如钢铁般坚硬的才仁松保院长定能无往而不胜!

直到在省城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探望他时,副院长尼玛才看到了“如婴儿般虚弱的院长”。

“医院运行得怎么样?今后可全靠你们大家了!”此刻的他气若游丝。

擦去脸上的泪水,尼玛紧紧握住才仁松保的手说道:“院长,这么多年了,不管在楼房里,还是在救灾帐篷里,你都是咱们医院的顶梁柱子,你永远都不会垮的!”

2012年10月25日,当马蹄的声音在这位康巴汉子的血管中戛然而止,圣洁的太阳在雪域英雄扩散的瞳孔中缓缓坠落,怀着对新玉树无限的眷恋与憧憬,才仁松保病逝北京。

他将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玉树县医院,将矢志不渝的忠诚奉献给了牧区的医疗卫生事业。

2012年10月27日,玉树灾后重建学校医院工程竣工仪式在结古镇举行,为告慰英灵,玉树县八一医院门诊大厅房梁上镌刻上了才仁松保生前拟定的院训———“博学、精诚、感恩、惠民”。

2012年11月16日,省委书记强卫就才仁松保的事迹作出批示:他完全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果,但却为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殚精竭虑,履职尽责,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诺言。全省广大干部和党员都要向他学习! 

2012年11月26日,玉树灾后重建“决战之年”总结表彰大会召开,省长骆慧宁的一番话令在场的每一个人为之动容:“玉树重建,是感天动地的壮举,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已有44人光荣牺牲或因公殉职,他们是灾区人民心中不朽的丰碑,必将永载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二)

1963年,才仁松保出生在玉树州杂多县。当时的牧区条件艰苦,农牧民缺医少药,生病往往只能听天由命。

1984年,才仁松保从省卫生学校毕业,成为杂多县阿多乡卫生所的一名医生,行医治病由此成为他一生追求的事业。

基层岗位上的丰富阅历不断增长着他的临床经验,使他对农牧民的常见病例诊治得心应手,随着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1991年10月,才仁松保被任命为玉树县下拉秀乡中心卫生院院长。

在他的带动下,下拉秀乡卫生院医护人员克服了医疗设备不足、药品匮乏等诸多困难,组成医疗队上门义诊,4年间送医送药下乡,让数万人次的牧民群众因此受益,以至于提起下拉秀乡中心卫生院,当地牧民无不伸出拇指叫好。

自1995年,才仁松保被调任为玉树县妇幼卫生综合医院副院长,后任院长兼县卫生局副局长。

29年行医生涯,才仁松保从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成长为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者,岗位变了,不变的是他想改变家乡医疗卫生条件的渴望;职务变了,不变的是那份让父老乡亲远离病痛的医者仁心。

在才仁松保与同事的共同努力下,短短十年间,玉树县妇幼卫生综合医院从一所不起眼的小医院变身为拥有员工106人,固定资产达到1500多万元,被评定为玉树州唯一一家的县级二级甲等医院。

“医院在老百姓中的口碑越来越好,是因为他总是想方设法改善医院的医疗设备,事无巨细地从每一件细小的事情上着手管理好医院,在有限的医药资源条件下,尽可能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好的卫生服务,所以在我们眼里,他是一个累不倒,也难不倒的硬汉子!”才仁松保的同事索南求吉说。

他还是一个很讲原则的人。

在县医院任院长后,医院获得了残联鉴定残疾人等级资格,有些人总想和才仁松保说说好话,放松鉴定的标准。“残疾患者不方便过来,我们可以上门鉴定,但鉴定工作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实施,签发出最准确的鉴定结果”,才仁松保的话让说情者感到一种板上钉钉的决绝。

每次开会,他总是这样教育医护人员:“国家不富裕,却给医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配备了大批设备;许多牧民也不富裕,看病用的钱,都是省吃俭用攒起来的。作为医护工作者,我们的工作一定要为一方百姓负责,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慈悲,做不到这一点,就算手攥念珠、口念佛经行医又有什么意义?”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