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接待任务太繁重,有官员一晚连赶八个饭局——

改进工作作风,当治“嘴上腐败”

2012年12月12日10:1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接待繁多浪费严重

  繁多的接待应酬,身体吃不消,不少干部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等所谓的“三高”成为官场常见病。

  西部某地级市曾发生一起突发事件,市委书记连夜驱车两个多小时赶到现场,开完协调会已经是凌晨了。这位市委书记对记者说,赶来现场之前,他还在医院输液,在市里面当领导不仅工作压力大,频繁的接待,特别是过量饮酒,也让身体吃不消。

  “所有来检查的上级部门都希望县里主要领导陪同接待,认为这样才能体现对他们的重视,问题是上面部门密密麻麻,县里的主要领导就是那几个人,应酬起来捉襟见肘,赶场子的现象自然难免。”一位县长说。

  其实,无论是上级检查工作还是外地来人交流业务,从工作方便的角度出发,从中国人重视人情往来的特点出发,适度接待在所难免,未可厚非。但过于频繁、过于破费的接待应酬,则不仅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还造成了巨大浪费,给部分地方的财政造成很大压力。

  一位县委书记告诉记者,他们县年财政收入1亿多元,光接待就要花去300多万元。“这还只是县委、县政府层面的接待费用,没有包括20多个局和乡镇的接待费用,你想想,一年要浪费多少钱。”他说。

  治理还靠预算硬约束

  提到基层官场接待任务繁重,很容易让人想起前段时间浙江温州市发布的《关于改革和加强公务接待管理的通知》,这在当时就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新规定对于大部分公务员而言是‘解放’,有些活动再也不需要参加了。”一位在温州市瓯海区工作的公务员对此评价颇高。因为有“同城单位不得互相宴请”、“陪餐人数不得超过被接待方”这样的“硬”规定,他在一个月里就“少了三四次应酬”。

  长期以来,公务接待饱受诟病,问题之一,就是在标准、细则上模糊不清,有太多可“自由把握”的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指出:“公务接待中往往有很多非接待的因素。部门掌握着很多资源和权力,出差时接待得好与不好,往往关系到地方的利益,如果接待规格低,地方可能失去相应的资源。”

  “党政公务接待应制定全国统一的接待标准。”早有专家开出这样的“药方”。但如果考虑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差异以及诸多“实际因素”,“统一”并非易事。

  “硬约束不一定是严禁吃这吃那,最根本的是预算硬约束,所有的政府运行费用都要纳入预算。”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下一步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细化力度,如果细化不到位,再透明、再公开,也还是一笔糊涂账;二是预算申报部门要对相关的事项进行说明;三是建立一个对舆论和社会公众及时回应的平台;四是问责,对一些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要给予严惩。”(综合《半月谈》、《新华每日电讯》等报道)

  链接>>>

  濮阳砍掉六成机关简报

  工作简报过多过滥,内容空洞,成为机关作风不实的一大通病。12月5日,濮阳市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向这一“沉疴”开刀,删繁就简,扭转文风,要使简报之简名副其实。截至目前,全市已砍掉各类简报147种,约占简报总量的60%。

  据统计,濮阳市编发的各类信息、简报有253种,平均每天编印各类简报15到20种,每年编发各类简报50万份以上,每位市级领导每年接受简报4000多份。不少简报无实质性内容,对工作指导性不强,对决策参考价值不大。价值既小,阅读又少,造成了极大浪费。

  12月7日,濮阳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规范简报及内部刊物的通知,把各类简报“砍掉”了近60%,保留106种。

  制图 牛旭丽

(责编:李晨阳、权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