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大山深处的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水磨溪村委会里,村“第一书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洪带领60多名党员认真收看十八大盛况。
作为创建基层党建工作的举措,张洪和宜昌市选派的1062名“第一书记”一样,被基层亲切地称为“贴心书记”。
强基固本添活力
——“第一书记”确定一个发展思路
去年9月,湖北三峡坤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基坤,被选派到夷陵区黄花乡张家口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
王基坤上任一年来,厘清了村级经济发展、村民致富的思路:着力帮助解决发展难题——
张家口村处于半高山石灰岩地区,人们苦于主导产业“空心化”,村域经济落后。对此,王基坤要发挥湖北三峡坤艳集团自身优势,采取为农民送种苗、送技术、送肥料、补差价,即“三送一补”措施,大力发展中药材,使之产业化,所收药材由坤艳药业以保护价订单收购,实现山上林地种植山楂和杜仲,山下田地种植丹参、三峡菊和金银花,高矮相间、长短结合,基地突破1万亩,建立起以中药材为主导的新型支柱产业。
宜昌市西陵区云集街道办白龙井社区党员年龄普遍偏大,且在外务工的党员较多,社区党组织活力不足。宜昌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党支部书记李建新担任白龙井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后,经常与社区党员谈心交流,及时和各支部成员研究制定了培养发展党员的计划,组织新进的社区网格员听党课、学党史,积极培养这些文化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思想素质好的年轻人入党,至今已经发展了3名年轻人加入党组织。同时,针对很多在外务工的党员,他经常上门和他们的家属嘘寒问暖,还利用QQ等新兴传播方式,将社区党组织的力量和温暖传递到每个党员的心中。
像王基坤这样的知名企业家一样,宜昌已有26名大集团老总成为村第一书记。他们充分发挥思路活、办法多、渠道广的优势,将企业的高效管理方式带到村党组织之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为基层组织增添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