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13:19 來源:湖北日報
社區,上接國計民生、下連百姓家常。社區工作事多面廣,創新社區治理關鍵在黨組織。
武漢市武昌區勤練黨建內功,推進黨建工作邁向規范化、信息化,不斷激發基層社會治理動力,探索黨建引領社區自治、法治、德治與服務一體化“三治一服務”模式,逐步完善組織體系、治理體系、服務體系,社區治理面貌煥然一新。
完善社區五級黨組織架構
社區工作紛繁復雜,黨支部是主心骨。武昌區把提升黨支部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與社區治理工作融為一體。
建立運行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完成“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架構,社區黨組織作為領導核心,引導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企業、駐區單位、群眾團體、社會組織共同參與,形成武昌特色的“1+6”區域化組織體系和治理模式。
推行社區黨組織書記和居委會主任“一肩挑”,推進“兩委”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建設服務型黨組織,搭建上下貫通“大網格”,做實社會治理基本單元。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工作法,將“支部主題黨日”作為凝聚人心、鞏固基層基礎的重要載體,緊扣群眾切實需求,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號召力。
黨建引領是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核心所在,更是動力源泉。武昌區委常委、組織部長胡太榮認為,久久為功抓基層、打基礎、強基本,黨建引領並非寫在紙上、挂在牆上、說在嘴上,真抓實干起來,就是社區治理的得力助手。
群眾訴求第一時間辦
群眾訴求千般多,社區力量少又微,怎麼辦?這是考驗基層黨組織引領能力的第一道關。
基層黨組織牽頭,引導多方力量參與。武昌區探索信息化管理方式,社區、街道、區三級聯動,借助信息化手段,實現“工作力量全進入、群眾需求全收集、分類分級全解決、服務過程全評價”,夯實社區治理。
搭建信息平台,群眾訴求,前后台協調處置。“微鄰裡”作為平台載體,居民關注“微鄰裡”微信公眾號,進入自己所在網格群,與網格員及職能部門下沉工作力量面對面。所有訴求均可通過“我要說事”或“網格群聊”反映,后台對訴求、報事進行分類,並與社管網互通數據,全流程跟蹤及時回應。
社區、街道、區三級社管平台保障后台系統支撐,重塑社區網格站、群眾接待室、心理咨詢室、矛盾糾紛調處室、視頻監控室和研判室一站式服務。同時,手機終端接入互聯網,進入區政務外網、接入政務專網,群眾訴求直接連接社管網,突破身份和編制限制,明確網格工作職責,提供組團式服務,線上線下相融合,形成社區服務零距離工作閉環。
再造社區“網聊場”
今年7月,水果湖街東亭社區發生狗咬人事件,居民們議論紛紛,“殺狗”“愛狗”的極端情緒蔓延。
“小區裡可以養狗,但大狗必須打死!”“狗狗是人類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誰說要打死狗,請搬走!”“學聰明點,見狗繞著走。”……各種言論在社區信息群裡炸開了鍋。
居民年輕化,居委會“大媽化”,時間不同步、話題難投機,社區工作者與居民見不到人、說不上話,社區治理創新如何破題?
武昌區探索由社區黨組織引導,黨員進網格亮身份,再造一個交流平台。社區工作者從“跑跑腿”到“動動手”,居民隨時隨地說問題、談訴求、提建議,增強網絡互動,形成新的社區“網聊場”。
“網聊”過后,東亭社區採納居民建議,由網格員引導居民參與制定養犬公約,明確要求養犬戶簽署責任承諾書﹔社區定期開辦培訓班,開展養犬戶培訓工作。不少社區書記坦言,類似養犬這類公共話題,組織開會討論,或許人都湊不齊,人聚在一起也放不開說,但在網上,大家暢所欲言,年輕居民們全來了,主動參與積極性非常高。
武昌區委書記劉潔說,突出黨建引領,逐步健全精准精細服務老百姓、化解基層矛盾的體制機制,有效推進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張晶)
相關專題 |
· 聚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