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治理有溫度 心裡有溫暖——上海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上)

2018年12月13日08:3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治理有溫度 心裡有溫暖

上海市黃浦區五裡橋街道打浦居民區黨總支組織活動,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光明圖片

“您好,請您插入社保卡……好的,您可以領取醫療本了。”11月29日11時30分許,在上海市陸家嘴街道市新居民區的“家門口”服務站,工作人員通過網絡視頻連線,幫助75歲的周佩娟補辦了醫保就醫記錄冊,免去了老人奔波之苦。在這個不足10平方米的“家門口”服務站,社區黨總支通過啟用“全崗通”智能系統,實現了服務空間的最大化。

作為一座有著24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上海市在社會治理方面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五花八門、層出不窮。1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裡”就在社區。社區是黨委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要及時感知社區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要通過各級組織包括基層組織卓有成效的工作來實現。”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鄭健麟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市委深刻認識到,社會治理不是簡單的維護社會秩序,而是把黨的領導植根於基層,植根於人民群眾之中。”

“萬能鑰匙”破解“多頭難題”

——長期以來,居民區裡的架空線密密麻麻,造成很大安全隱患,卻因為權屬不清成為治理難點。寶山區廟行鎮黨委出面協調推動各權屬單位聯合辦公,還原了澄明的城市天際線。

——地處上海市中心的靜安寺街道,轄區內有多家全國知名醫院,多年裡飽受堵車、號販子、群租等治理頑疾困擾。街道黨工委搭建區域化黨建平台,有效化解這些老大難問題。

——在浦東新區塘橋街道,白天缺少2000個工作停車位,晚上缺少2000個居住停車位。街道黨工委通過共治平台協調駐區單位資源,制定形成《“潮汐式”停車公約》,成功解決停車難困局。

…………

“超大城市的基層治理,每天都在處理這樣的‘多頭難題’中向前推進。”鄭健麟說,解決這些難題,亟須在基層中找到一把“萬能鑰匙”,而這把鑰匙,顯然要來自基層社會中的一個連接各方的樞紐,從實踐看,能夠承擔起這個樞紐職責的,隻能是基層黨組織。

以基層黨建帶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是上海市探索20余年的實踐課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市把黨的建設貫穿於基層社會治理的各方面和全過程,不斷增強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效應,初步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城市基層黨建新路。

在實踐中,上海市委堅持重心下移、夯實基礎,緊緊扭住街道社區黨組織作用發揮這個“牛鼻子”,堅持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向基層傾斜,確保每個社區每年工作經費和服務群眾專項經費均不少於10萬元。與此同時,聚焦主責主業,全面取消街道招商引資職能,把“加強黨的建設”擺在街道8項職能的首位,讓街道黨工委心無旁騖抓黨建。

“我們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中。”市新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李娟道出了基層黨務工作者的共識。

同一屋檐下 都是一家人

浦東陸家嘴是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各駐區單位開展黨建活動都需要場地。陸家嘴街道率先將黨建服務中心所有駐區單位開放共享。街道“全崗通”智能系統顯示,黨建服務中心的會議室已被駐區單位預約到兩周之后。

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能否實現互聯互動、共建互補,是影響城市基層黨建的瓶頸問題。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駐區單位關系互不隸屬、層級高低不同、涉及領域廣泛,而且相互比較封閉,很多單位“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針對這些特點,上海市各街道社區基層黨組織注重從共同目標、共同得益和共同需求入手,通過組織紐帶把各方緊密聯系起來。為切實增強“同一屋檐下、都是一家人”的家園意識,互相提供資源清單和需求清單,開展雙向認領,了解對方所困所需,相互提供服務。靜安寺、新華路、五裡橋等街道社區黨組織,幫助駐區單位解決停車難、為大齡未婚青年牽線搭橋、提供健康義診、法律咨詢、文化藝術、愛心募捐等服務,深受駐區單位歡迎。駐區單位黨組織也“投桃報李”,熱情為街道社區提供各種服務,形成良性互動。

“雙方資源共享、成果共享,實現黨建共贏、發展共贏,這種共建才有基礎。”陸家嘴街道黨工委書記倪倩坦言,“街道社區黨組織拿出誠心,換得了各駐區單位的同心,如今大家已從老死不相往來變為誰也離不開誰,從兩家人變為一家人。”

80后到街道社區挑大梁

2018年9月,在黃浦區五裡橋街道啟動集中拆除違章建筑行動中,龍華居民區的80后黨總支書記張丞俊帶領團隊,提前做通群眾思想工作,居民主動拆違36處。“社區黨總支把人心工作做在前,軟化了尖銳的利益矛盾,現場沒有大動干戈,隻有其樂融融,這可真是少見。”鄰裡們見了都紛紛稱奇。

“社區工作者是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骨干力量。”五裡橋街道黨工委書記沈永兵說,“我們大膽選拔、起用優秀年輕干部,辦成了一批多年想辦而沒有辦成的事,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為選優配強社區黨組織書記,上海市委把社區書記隊伍建設納入全市干部隊伍、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結合社區“兩委”班子換屆,打破地域、身份、職業界限,內育外引,廣納群賢。2015年換屆后,除退休返聘外,居民區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降至44.5歲,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增長43%,書記和班子隊伍的年齡、知識、能力結構明顯改善,一批80后年輕干部開始在街道社區挑大梁。

在攻難題、破瓶頸、補短板、惠民生的實踐中,上海市街道社區黨員干部隊伍敢擔當、敢負責、敢啃硬骨頭的精神一再得到檢驗,基層治理日益和諧有序,煥發出勃勃生機。

黨建工作的難點在基層,亮點也在基層。“各基層黨組織用心用情用力開展工作,把難點變成亮點。”上海市民由衷表示,“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中的我們,真切體會到城市治理的溫度,切實感受到來自黨和國家的溫暖。”

(記者 羅旭)

(責編:謝倩、黃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