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成都市武侯區新聞列表

探索“三個三”工作法走好走實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之路

2017年05月17日15: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基層黨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為人民服務觸角在基層的延伸。基層黨組織形象的好壞直接影響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一個好的基層黨組織一定是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的黨組織,一定是以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為工作目標,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切實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黨組織。今天,我們為大家講述的就是一個軟弱渙散黨組織如何以抓好服務為整改重點,最終順利摘帽“逆襲”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漿洗街街道大石東路社區,它成立於2001年,是一個面積僅0.8平方公裡,由9個駐區單位和15個居民院落組成的混合型城市社區,共有居民5500戶,14500人,社區黨委下設3個黨支部,6個黨小組,直管黨員125人。2016年,大石東路社區在接受社區成效排查時亮起了紅燈。由於存在兩委思想認識不高、凝聚力和戰斗力不強,特別是對民生訴求工作辦理不扎實等問題,社區黨委被確定為軟弱渙散黨組織,這個不光榮的稱號著實讓社區黨委在街道,特別是在居民群眾面前抬不起頭。如何盡快摘掉“軟弱渙散”的帽子成了一道難題,擺在了社區黨委的面前。面對困難和問題,社區黨委沒有選擇消極應對和刻意回避,他們深刻查擺自身不足,以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引領,重點在如何提高服務能力、創新服務載體,積極回應民生訴求上下功夫。

在區委組織部指導和街道黨工委的支持下,大石東路社區黨委結合實際,對症下藥,大膽嘗試,不斷探索。最終,既能治“軟弱渙散”病根,又能強黨群干群關系的“三個三”工作法逐漸形成並在實際運用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個三”工作法,基礎是“三查擺”,即查思想認識,查問題症結,查民生訴求,找准整改突破口﹔重點是“三創新”,即創新服務平台,創建服務隊伍,創新文化載體,提高社區黨組織建設水平﹔目的是“三提升”,即提升服務水平,提升居民自治能力,提升群眾滿意度,滿足居民多元化服務需求。街道及社區通過探索“三個三”工作方法,找准黨組織薄弱環節,推動黨組織創新基層黨建工作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著力解決長期沒有得到落實的問題,力求在提升服務水平、為民辦實事上做到零距離。

三查擺,晒問題—合理調整黨組織設置的基礎

一是查思想認識。大石東路社區黨委結合班子隊伍思想意識和服務群眾工作實際,找准自身薄弱處、找准問題根源點、找准整改突破口。通過對照優秀黨組織,找差距補短板。同時對照“四講四有”標准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梳理出基層黨員干部“三不牢”、普通黨員“三不像”、基層黨組織“三不強”問題11個。積極開展回頭看,對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中的問題整改情況再次梳理,將“反彈”問題一並納入整改,確保無一遺漏。二是查問題症結。重拳解決居民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實行動態管理,明確責任人,制定整改措施,倒排時間進度。社區人員分成3個小組,主動入戶與提意見的居民溝通,了解居民真實想法。有一天,社區接到一位居民張阿姨的電話:“一環路西一段11號院落消防通道這麼窄,小車亂停亂放,怎麼解決這個事情啊!”挂了電話,社區工作人員立即到實地查看,發現本不寬敞的通道內,由於居民停放了車輛而更加狹窄。可是,若擴建又會影響通道兩邊10余戶商家利益,建議一提出就遭到了商家們的一致反對。社區黨委多次召集居民和商家召開座談會,宣傳擴建的目的和意義,挨家挨戶聽取顧慮與訴求,反復對原方案進行調整優化,最終完成了擴建工作,啃下了這塊“硬骨頭”,解決了居民的“心病”也兼顧了商家的利益。三是查民生需求。開門聽民聲,及時解民憂,暢通意見征集平台,用好用活意見箱、電話熱線和社區QQ群等民生訴求渠道。開好每月一次的院落民情會,宣傳關乎居民利益的法規政策,介紹推廣智能化政務服務,了解居民的多樣化需求。“我非常願意參加我們的院落民情會,大家能湊到一起來商量解決院子裡的問題。我們定了,社區來做,做得好不好,居民隨時可以提意見”,居民李叔叔表示,通過公開收集問題,更便於大家對社區工作的監督,做沒做,做得好不好,居民一目了然。2016年以來,大石東路社區黨委共收到意見建議近百條。社區對能辦理的業務立即安排處理,不能立即解決的,向居民做好解釋后列入問題台賬,上報街道,同時對進展情況進行跟蹤。

三創新,強服務—推動黨組織工作的動力源泉

一是創新服務平台。大石東路社區積極探索“互聯網+基層治理”模式,建立掌上社區公共服務平台,有效解決了由於年齡、文化、教育、職業等差異,居民在信息獲取、互動交流、社區自治等方面不便的問題。“掌上社區”將人、地、物、情、事、組織6大項以及40多小項社區管理內容囊括其中,居民通過手機便可直觀感受和參與,初步實現社區管理智慧化、便民服務智能化、社區建設智謀化。黨務、政務、公共服務、便民服務的有效融合,建立起社區、居民和駐區單位三方共同參與基層社區治理的良性機制。二是創建服務隊伍。街道與社區聯合組建了一支以30歲以下黨員志願者為主體的“青年先鋒隊”,發揮優秀青年黨員示范作用,激發黨員隊伍活力﹔組建了一支以退休黨員為主體的“蓉城金秋”志願者服務隊,利用老黨員豐富的工作生活經驗和專業領域技能,進一步豐富黨員支援服務內容。2016年,社區黨委開展助老、助殘、助貧等幫扶活動40余次,開展安全講座、文明勸導、治安巡邏等志願服務100余次。聯合“青年先鋒隊”和“蓉城金秋”志願者服務隊,發動青年和退休老黨員的力量,在融洽鄰裡關系、居民歸屬感營造、引導智慧生活等社區融合發揮了重大作用。三是創新文化載體。依托三國文化開展黨建活動,打造社區黨建特色名片。組織轄區黨員、居民及青少年到武侯祠參觀學習,用三國文化精髓引導居民盡孝道、傳美德、行善為、扶弱小,弘揚傳承智、義、忠精神,倡導好家風好家訓,弘揚傳統美德,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社區黨委還主動與武侯祠博物館聯系,雙方達成志願服務結對意向,聯合開展三國文化傳播和氛圍營造活動。

三提升,見成效—完善黨組織建設的關鍵

一是提升服務水平。大石東路社區與區域黨組織、駐區單位、社會組織三方共同搭建為民服務平台,將服務觸角延伸到各個角落,不斷影響和吸納區域組織參與社區服務,形成“聚沙成塔”的合力效應,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在區域化大黨建模式下,愛爾眼科黨組織定期為轄區居民提供免費義診﹔農行武侯支行主動開展結對服務,為就業困難群眾提供合適崗位﹔同行社會組織志願者不定期上門對社區空巢老人、失獨家庭進行看望和慰問。眾人拾柴火焰高,各黨組織的積極參與,有效破解了社區黨建組織體系不完善、力量和資源不充足等難題。二是提升居民自治能力。組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院落服務體系,優化社區黨委、居民代表會、協商議事會、樓棟黨小組組織構架,完善居民議事會制度,暢通民意渠道。組織開展了“鄰裡互動座談會”和“居民自治大家談”等活動,激發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其主人翁意識,進一步提高全體居民對社區建設的認同感和參與率。三是提升群眾滿意度。開展黨委自評、上級點評、群眾測評,及時掌握群眾對社區黨委的工作是否滿意。社區“兩委”成員每半年進行述職,查找問題,自行整改﹔街道對照社區目標完成情況進行測評,發現問題,督促整改﹔發放滿意度測評表,邀請廉情監督員、民情代表和社區居民直接對社區工作進行評價,指出問題,監督整改。

2017年以來,大石東路社區的硬件設施不斷提升,各類服務功能更加完善,曾經的問題清單已逐一銷號,居民群眾對社區黨委的變化也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通過這次優化服務摘“帽子”的過程,大石東路社區黨委認識到,全心全意地付出才是贏得民心的基本途徑,也是最佳途徑,基層黨組織隻有扎實做好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才能在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責編:高巍、秦華)

推薦閱讀

聚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系列解讀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暢想。一個月后,習近平主席出訪東盟,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由此,“一帶一路”走入世界視野,開啟了一段穿越時間與空間的新旅途。【詳細】

相關專題
· 地方黨建動態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