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3日13:4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南江縣為認真落實中央、省、市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按照“三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升”總體布局,咬定2018年“縣摘帽、村銷號、戶脫貧”,2020年全面同步小康戰略目標,聚焦“一本賬、兩不愁、三保障、四個好”,堅定“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的信心決心,堅持脫貧奔康與縣城發展相結合、連片開發與精准扶貧相結合、巧借外力與激發內力相結合、主攻脫貧與防止返貧相結合、正向激勵與問責追究相結合,凝聚合力,創新創造,攻堅破難,務實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10月10日,由南江縣政府辦舉辦的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在朝陽飯店舉行,參加這次會議的有:縣委副書記陳檳、婁可偉、副縣長趙燕飛,扶貧移民工作局局長何大宏等出席會議,縣委副書記陳檳介紹南江縣對脫貧攻堅工作具體情況及工作計劃作安排,他講到:“南江是高坡陡溝深,自然條件惡劣,地災隱患嚴重﹔耕地資源少,用地條件差,設施不配套,“靠天吃飯”現象十分突出。 20余萬人居住在邊遠山區和高寒山區,生產生活極為不便,具體工作在以下方面來體現”
堅持精准發力,確保“戶戶脫貧”
鎖定“一超七有”目標,准確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和階段性目標,確保年度脫貧2萬人“兩不愁、三保障、四個好”目標如期實現。
1.產業助推脫貧。按照“政策兜底治標、產業發展治本”思路,注重運用市場規律和市場手段,壯大扶貧產業。一是 “周轉資金”啟動。按照“無償資金、有償使用、滾動發展”的原則,安排2000萬元建立156個貧困村產業周轉金,按照人均800元標准同步建立361個非貧困村產業周轉金,解決貧困戶發展種養資金短缺難以啟動的問題。二是扶貧基金撬動。今年全縣安排1800萬元建立精准扶貧貸款貼息、風險分擔、貸款擔保三大基金,實行一次評級授信多次辦理放貸,累計放貸1.31億元。落實財政資金5000萬元成立農業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撬動銀行信貸資金13億元投入扶貧產業。三是龍頭企業帶動。依托四川益雅、南江環永等農業龍頭企業,充分挖掘特色農業產品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訂單農業,推動建成南江黃羊、茶葉、核桃、金銀花等“四個百裡特色產業長廊”,全縣規模發展特色農產品142萬畝、黃羊41.5萬隻,帶動貧困戶勞務和分紅增收5400元。四是保險政策推動。將南江黃羊、肉牛、茶葉等8大類特色種養品種納入保險范圍,採取“政府補貼50%,農戶繳納50%”方式,在48個鄉鎮全面推行特色農業保險業務,有效降低扶貧產業發展風險,確保脫貧產業健康發展。
2.就業促進脫貧。按照“就業1人、脫貧一戶”的思路,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大力開發就業崗位,累計新增就業8840人,開發公益性崗位940個。一是回引創業帶動就業。鼓勵涉農科技人員離崗創業,大力實施“回引工程”,回引1868人次投資35.3億元參與創業。培育市級以上專合組織55個、家庭農(牧)場和專業大戶830家、龍頭企業31家、農村電商20家,帶動貧困戶就業7324人。二是技能培訓帶動就業。通過縣內職業學校集中培訓和農業專家現場授課的方式,免費培訓貧困村技術骨干1500余人次,普及型培訓2.35萬人(次),培訓各類“田秀才”2100人、“土專家”8500余人、新型職業農民1055人,全縣156個貧困村2.2萬戶貧困戶均接受了“換腦增智”,推薦就業4845人。三是大眾創業帶動就業。千方百計優化創業環境,降低創業門檻,搭建農村產權交易、產權評估、土地收儲“三個中心”,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放活經營權﹔預算安排3000萬元創業基金,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795萬元,支持發展農業新型經營主體293個,帶動就業2536人。
3.兜底保障脫貧。一是精准識別“兜得准”。嚴格按照低保評定標准,開展低保對象識別“回頭看”,精准識別到人,今年計劃實施8672人,已實際納入低保兜底12445人,佔目標任務143.5%。二是“兩線合一“兜得住”。將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從2880元/年上調為3180元/年,實現與脫貧線 “兩線合一”,確保無勞動能力、缺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有可靠的保障。三是分類施策“兜得好”。在低保家庭按政策人均補差的基礎上,對重病重殘、70歲以上的老人和在校普通高等教育的學生、高中教育學生適當增加保障金額,減輕家庭生活壓力,放大政策兜底效應。
4.夯實發展基礎。一是加快實施易地搬遷。圍繞“四好”目標,嚴格守住“不超標、不豪華、不閑置”的底線,推行“五檔”差異化補助,啟動“四大片” 60個年度脫貧村、3353戶12264人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按照“正排工序、倒排工期、挂圖作戰”要求,縣、鄉兩級通過召開推進會、協調會、現場辦公會等多種形式,解決土地協調、建材保障、資金保障等問題,規范撥付易地扶貧搬遷資金1.21億元。完成總體任務80%,11月20日前可實現搬遷入住。二是深入推動教育扶貧。大力實施“控輟保學”計劃,堅決不讓一名適齡兒童失學,全縣適齡幼兒入園率達87.2%,小學生入學率達100%,初中生入學率達100%,高中生入學率達86.3%。全縣共有建檔立卡學生15825人,今年應發放助學資金8184萬元(其中: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6139萬元,縣級財政配套2045萬元),已發放資助金3909萬元,資助貧困學生17萬人次﹔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419人,發放貸款335.2萬元﹔社會捐資156.3萬元,資助學生263人。今年共投資1.6億元,完成38所薄弱學校改造,高標准建設長赤小學、思源小學,保障農村貧困兒童享受優質教育資源。三是切實抓好醫療救助。縣財政投入1700萬元,建立大病救助等“多位一體”救助體系,實現“八免五補”、新農合、大病救助、住院門檻費免除、先診療后結算五個100%全覆蓋,實行定期全免費體檢,嚴格落實貧困戶就醫“一站式結算”,確保貧困人口在縣域內醫療費用報付比例達到90%,截至目前,已完成醫療救助扶持11974人,佔目標任務137%。
堅持綜合施策,確保“村銷號”
對照‘一低七有’標准,鎖定目標、綜合施策,聚力沖刺,確保60個年度脫貧村如期“銷號”。
1.壯大集體經濟。探索集體資產“加減乘除”經營管理模式(清產核資做“加法”、成員界定做“減法”、釋放活力做“乘法”、股權量化做“除法”),推進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不斷推行市場化經營,在分股不分產的基礎上,集體、普通農戶、建卡貧困戶各佔1/3,將集體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人、頒証到戶,讓農戶享受改革紅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帶動流轉土地10.86萬畝、林地18.5萬畝、水利工程120余處、實現抵押融資13.9億元,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400萬元。
2.加快補齊短板。深入實施“17+5個扶貧專項計劃”,加快補齊基礎短板,著力增強內生動力。一是補齊道路交通短板。堅持不等不靠,採取社會捐資、群眾籌資、墊資修路等方式,鎖定“三年交通扶貧任務一年完成”的目標定位,加快推進今年53個計劃脫貧村120公裡通村公路建設,已完成路面硬化90公裡﹔全面啟動全縣131個村621公裡道路改造硬化,已完成硬化362公裡,今年年底實現100%的村通水泥路。在外圍大交通方面,巴陝高速南江段完成總工程的80%,S101省道升國道改造預計9月底全面完成,木(門)涪(陽)路等重大交通項目啟動建設,交通扶貧實現新跨越。二是補齊安全飲水短板。採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方式,投資1820萬元啟動60個計劃脫貧村人畜安全飲水項目,預計10月全面竣工驗收,有效解決3.04萬人飲水問題,確保“三年安全飲水任務兩年完成”,2017年底全面解決貧困村安全飲水問題。同時,紅魚洞水庫完成投資5.57億元,現已通過圍堰截流移民安置初驗和自驗,10月份將迎接省終驗,金台水庫10月份即將下閘蓄水,區域性飲水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三是補齊穩定用電短板。安排資金2000余萬元,採取邊移交邊改造,全面啟動10個小水電供區移交及電網改造,加快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新建、改造電網線路692千米,有效解決80個村、1.8萬戶、6.3萬人用電保障。四是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圍繞年內全面實現村衛生室達標率、村文化室達標率、通信網絡覆蓋率“三個100%”目標任務,全面提升公共服務能力,今年60個計劃脫貧村標准衛生室、文化室,寬帶網絡和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81%、100%、100%。
3.突出“四好”引領。“按照“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總體要求,深入開展幸福美麗新村建設“五大行動”和“三比五樹”活動,豐富“四好”內涵,制定量化指標,嚴格量化考核,加大“四好村”創建力度。今年啟動創建省級、縣級“四好村”各30個,力爭到2020年, 517個村全面建成縣級以上“四好村”,其中省級“四好村”達60%以上,實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堅持整改提升,確保“真脫貧”
強化自查評估,務實整改提升,確保真脫貧、脫真貧,堅決做到脫貧攻堅首戰必勝。
1.“三專一脫”開展評估。嚴格按照“三專一脫”要求,由專門分管脫貧攻堅的領導、專門負責脫貧攻堅工作的股室、專門落實脫貧攻堅的干部、脫產負責脫貧攻堅工作的人員等業務骨干,組成了136支隊伍,與貧困戶人人見面,脫貧指標一一核對,深入貧困村開展自查評估工作。
2.“五個主體”捆綁追責。對自查評估結果,由挂聯縣級領導、幫扶單位和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逐一簽字確認,實行終身追責制,對工作不實、作風不實,造成貧困戶不能如期脫貧,貧困村不能如期“銷號”的,實行最嚴厲的“捆綁式”追責。
3.“三方測評”確保實效。為切實保障自查評估成效,摸清脫貧攻堅家底,我縣整合縣調查隊、村級后備干部專修班等多方力量,成立了“第三方評估機構”,組建了56人的評估團隊,共分為5個小組,按照區域回避原則,進行為期一個月拉網式、全覆蓋的“第三方評估”,對脫貧攻堅、自查評估推進情況進行督查和驗收。
副縣長趙燕飛作會議補充,他講到﹔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三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升”的推進思路,咬定2018年“縣摘帽、村銷號、戶越線”和2020年全面同步小康“兩步走”的戰略目標,精准施策、精准發力。為充分激發社會各界參與扶貧濟困的積極性,引導社會各界關注貧困問題、關愛貧困人口、關心扶貧工作,形成合力攻堅的強勁態勢,我縣將舉行2016年“10.17”扶貧日系列活動。
要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反映我縣貧困面貌、工作舉措、脫貧成效、決戰貧困精神以及社會各界助推脫貧攻堅的圖片、攝影以及文學作品,“扶貧日”期間在光霧山廣場集中展示。
集中表揚一批舍家忘我、任勞任怨的優秀扶貧干部,創新創造、服務脫貧的農業科技人才,扎根基層、忘我奉獻的優秀第一書記,心系貧困、愛心助貧的駐村幫扶人員,慷慨解囊、濟貧助困的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不等不靠,自主脫貧的典型貧困人員。讓他們在政治上有榮譽、事業上有發展、社會上受尊重。
針對扶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扶貧移民工作局局長何大宏精心策劃,調集精兵強將分布扶貧重點村,他們走田間地頭,穿叢林訪百姓,做到精准再精准的工作方針,為南江縣的扶貧脫貧早日奔小康打下夯實基礎。
(王安現 吳昭)
習近平總書記對國企黨建工作提了哪些新要求 10月10日至11日,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講話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深刻論述了國企發展的規律所在,深入回答了國企黨建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對於國企黨建工作,總書記著重強調了哪些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本網進行了梳理。【詳細】
相關專題 |
· 基層快報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