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時代先鋒】“四有”書記谷文昌

2015年04月07日08: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他已經去世34年,卻仍為當地民眾深深懷念﹔他帶領群眾植下的滿島木麻黃,如今已長成防風固沙的茂密森林﹔習近平總書記撰文稱贊他“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老百姓尊他為“谷公”,“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為當地多年的習俗﹔他就是谷文昌,福建省東山縣原縣委書記。

 

【最大的責任】“壯丁們是被捆綁走的,他們的家屬是受害人。” “共產黨人要敢於面對實際,對人民負責。”時任東山第一區區委書記的谷文昌,向縣委建議:把“敵偽家屬”改成“兵災家屬”。東山縣委經認真調研並報上級同意后,採納了這個建議,一律稱作“兵災家屬”,並決定對這些家屬,政治上不歧視,經濟上平等對待,生活困難給予救濟,孤寡老人由鄉村照顧。兩字之差,天地之分。一項德政,十萬人心!

【高尚的情懷】誰是真心實干的,誰是玩虛弄假的,群眾心裡明鏡一般。誰把群眾放心中,群眾自然會擁他在心中。誰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群眾也會和他同一條心。谷文昌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生的信仰】谷文昌留下的工作筆記上寫有這樣兩句:“不帶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為人民。”這是他一生的信仰!

恪守的底線公與私,情與法,利與義,谷家人想得明白,活得本分,劃得清楚。谷家家風中照見的,是谷文昌生前恪守的當官底線。谷文昌定下“為官兩原則”:“隻要對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萬難也要做到﹔凡是對黨威信有損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詳情】

【谷文昌話語集】

“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難,共產黨來干什麼!”

“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

“共產黨人要敢於面對實際,對人民負責。”

“發號召容易,真正干成一件事卻不那麼容易。事業要成功,領導是關鍵,指揮不在第一線,等於空頭指揮。”

“不帶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為人民。”

“當領導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淨,把自己的腰杆挺直。”

【領導人評價】

從福建到浙江到中南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過谷文昌,還在一篇題為《“潛績”與“顯績”》的文章中,稱贊他“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今年1月,與全國200多位縣委書記座談,在叮囑大家要做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時,總書記又一次深情談起谷文昌。

【他人眼中的谷文昌】

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在中國,在今天,一位共產黨的縣委書記,在他死后,居然會被普通的當地民眾尊稱為“公”。——作家梁曉聲

谷公是個好人,他真真切切地改變了我一生。——福建寧化縣水利工程師張瑞棟

谷公讓我們看到,信仰這東西,不抽象,很具體,有時就是說的一句話,干的一件事。——曾長期在谷文昌身邊工作、退休前擔任東山縣委組織部部長的林木喜

用權以廉、持身以正,谷文昌身上的這種寶貴品質,正是今天各級干部不可缺失的精神鈣質。——東山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沈志雄【詳情】

【紀錄片《信仰》之谷文昌】

 

【人民日報評論員:聞鼙鼓而思良將】

清明時節,東山島上,林濤陣陣。鬢染霜白的老人,領著子孫,來到谷文昌陵園,深情拜祭。在此,我們向谷文昌,向建黨90多年來一代代優秀共產黨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時更期待,對照谷文昌這面明鏡,聆聽時代的巨浪濤響,每一位黨員干部都能認真思考:我,能成為這個偉大時代的“四有”良將嗎?【詳情】


【谷文昌簡介】

谷文昌1915年10月出生於河南省林縣(今林州市),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5月隨軍渡海解放東山島,先后擔任東山縣城關區委書記、縣委組織部長、縣長、縣委書記。1964年調任省林業廳副廳長。“文革”期間下放寧化縣農村勞動,1972年后曾任龍溪行署林業局局長、農辦主任、副專員。

1981年1月30日,谷文昌在漳州因病去世。在廣大干部群眾的強烈要求下,1986年,東山縣委決定將谷文昌的骨灰安葬在當年他親手建起的赤山林場。1999年,全縣各界捐資修建了谷文昌事跡展覽館及谷文昌公園。2004年2月谷文昌紀念館建成,被命名為“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首批黨史教育基地”。至今,每逢清明、春節等尊老敬宗的傳統節日,當地群眾都“先祭谷公,后祭祖宗”,帶著朴素的感情到碑前緬懷帶領他們戰勝貧困的谷書記。


“潛績”與“顯績”

農業是弱質產業,農村工作是基礎性的工作,“三農”工作的內在特點和規律,決定了這方面工作更多的是做鋪墊的長期性工作,不可能立竿見影、馬上見效。這就有一個如何認識“潛績”與“顯績”,創造政績的問題。“潛”與“顯”是對立統一的一對矛盾。“潛”是“顯”的基礎,“顯”是“潛”的結果,后人的工作總是建立在前人基礎之上的,如果大家都不去做鋪路石,甘於默默無聞地奉獻,“顯績”就無從談起,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即使有“顯績”,充其量也只是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河南林縣的紅旗渠,是幾代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的結果﹔福建東山縣的縣委書記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敬仰,是因為他在任時不追求轟轟烈烈的“顯績”,而是默默無聞地奉獻,帶領當地干部群眾通過十幾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孫后代的防護林,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這種“潛績”,是最大的“顯績”。我們常講的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三農”工作要有作為,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多做埋頭苦干的實事,不求急功近利的“顯績”,創造澤被后人的“潛績”。(節選自習近平《之江新語》)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喬業瓊、趙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