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記者 黃子娟
資料圖:雷強登機
雷強:殲十出擊
在世界航空史上,從二代機向三代機是一個大跨越,它所帶來的是理念、思想和技術上的巨大革命,特別是對試飛帶來了許多新的課題和挑戰,對試飛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僅要上飛機飛行,而且還要全程參與到飛機的研制工作中去。
上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研制第三代新型戰機殲-10。雷強作為試飛小組成員,從設計階段介入一直到首飛,整整10年時間。
1998年3月23日,終於迎來了首飛的日子。
一般來說,新機研制時採用新品率通常隻有30%,作為跨代飛機,殲-10卻承載著60%以上的高新技術。新品率越高,風險性越大。雷強問總設計師宋文驄院士:你心裡有多少把握?宋文驄院士說:“雷子,你飛我心裡就有底了”。
雷強心裡暗想,這個時候,前面就是萬丈深淵,也要上。陪同雷強的部隊政委看他滿臉通紅,關切地問他:“要不要量量血壓?”雷強沒有吭聲。政委拉過雷強的胳膊把了一下脈搏,竟然跳到了150多。
當他終於走完這200多米,跨進座艙,看到在送行的人群中,試飛局局長帶著滿臉淚水揮手致意。雷強暗暗下決心,能首飛這種“國寶”級新型飛機,是一生的光榮,就是缺胳膊斷腿,也一定要把它整回來!
20分鐘,一次完美的飛行過程,對於個人來說,是那樣短暫﹔但對於現場的科研人員來說,卻是那樣的漫長和焦灼﹔對於中國航空事業來說,卻是那樣的寶貴和值得紀念。當這架浸透了中國千千萬萬航空人心血和汗水的飛機終於平安落地,那一刻,現場歡騰了。
這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飛行,我國從此有了自己研制生產的、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戰機,我國的航空工業和空中力量建設從此走向了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
相關專題 |
· 空軍英雄試飛員群體先進事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