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空軍英雄試飛員群體先進事跡

走進中國空軍試飛員

2013年08月20日15:02   來源:中國軍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走進中國空軍試飛員

 

  殲十戰機裝備部隊后整建制形成戰斗力,飛行員滿懷信心執行每一個飛行訓練任務。特約記者譚 超攝

  有人說:藍天探險的試飛是世界公認的極富冒險性的職業,試飛員被稱為獨具虎膽、叩問天門的英雄!他們就像是踩著鋼絲的舞者,隻有勇氣與技藝俱佳才能完成令人嘆為觀止的演出,否則就會墜入萬仗深淵。

  也有人說,試飛試驗極其重要,與設計和制造並列為航空工業的三大支柱。發達國家新飛機的試飛周期佔到研制周期的50%—55%﹔試飛經費佔研制經費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任何一個希望建立強大航空工業的國家,都必須擁有優秀的試飛員隊伍。

  而在我國空軍試飛部隊裡就有這樣一批頂尖的試飛員,他們一次次制服發怒的戰鷹,在人們驚魂未定中平安歸來﹔一次次為戰鷹找到病因,讓眉頭緊鎖的設計者豁然開朗﹔一次次成功提高戰鷹性能,令飛行員們信心倍增﹔一次次駕駛新型戰鷹騰空而起,使中國人的脊梁越挺越直……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中國空軍試飛員,了解他們如何憑借虎膽鐵翼為戰鷹鋪就藍天坦途。

  “我們反對實力政治,但沒有實力絕對不行!”為了戰鷹加速發展,空軍試飛員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奮勇當先、苦練精飛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政治軍事格局經歷了巨大的震蕩。國不可一日無防,軍不可一日無備。打贏一場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歷史重任在肩,我軍武器裝備現狀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令人憂心如焚。如何在角逐激烈的世界新軍事變革中佔有一席之地,成為黨和國家決策層高度關注的重大課題。隨著我國新型戰機研制步伐的開啟,我國航空領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試飛員也面臨著嚴峻考驗。

  “中國有試飛員嗎?你們的飛機都是仿制的,要試飛員干什麼?”這是原空軍某試飛大隊大隊長雷強,在1993年出國培訓時,某國教官對他說的第一句話,至今想起來,還是那麼的響亮刺耳。其實很多出國培訓的試飛員,都曾被這樣深深刺痛過。為了我國的航空工業不被人看不起,為了我國的軍人能抬起頭,以李中華、雷強、張景亭為代表的第三代試飛員開始了艱難的跋涉。

  如果說第一代試飛員是勇氣型的,第二代試飛員是技術型的,那麼第三代試飛員就是專家型的,上天他們要有比鷹還嫻熟的飛行技術,落地他們必須是合格的飛機設計師。為了達到這一要求,他們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米格-21失速尾旋,按規定不能超過3圈。雷強在試飛了100多次后,將這個動作飛到了4圈。“眼鏡蛇”機動、小速度斤斗、躍升側轉等高難科目,外國教員不肯帶教,空軍某試飛團團長張景亭他們就纏著不放,想辦法練習,最后全部熟練掌握。一家國際試飛員學院院長伸出大拇指:“你們飛得很好,中國試飛員是一流的。”一位科研人員評價他們“飛出來的數據,比在計算機上仿真模擬出來的還准。”

  同時,他們還如飢似渴地學習《空氣動力學》、《氣象學》、《飛機設計原理》等系統新理論知識﹔不知疲倦地跑飛機設計所、飛機制造車間,了解掌握飛機線路怎麼走,管路結構是什麼狀態,會發生什麼故障……他們根據自己掌握的航空理論知識,對新型戰機的設計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某新型戰機的座艙、起落架等方面改進,就提出意見、建議近千條。不僅如此,他們還直接參與設計,某新型戰鷹飛機的手柄、油門杆等,都是他們用橡皮泥一點一點捏出來的,浸透著他們的心血和汗水。

  新型戰機研制最關鍵的一環,是飛行控制律設計。因為研制中的飛機是一個待調整的產品,設計人員沒有空中感覺,隻能依靠飛行員反饋信息,反復改動,不斷完善。這不僅完全依賴試飛員,同時也對他們提出很高的要求。在進行飛行控制律第一輪試驗時,雷強、錢學林等5名試飛員,在飛行品質模擬台上一呆就是10天,按照設計人員的要求反復演練。一個飛行試驗課目,往往要做上百次,並且飛完后,每個飛行員都要作一個詳細的記錄,飛行感受是否靈敏,或者感覺飛機哪個地方需要改進,都要反饋到設計部門,進行再修正設計,之后再飛,如此反復,直到找到一組最佳的數據。

  “就是缺胳膊斷腿,也一定要把飛機給弄回來!”為了將新型戰機順利飛上天,空軍試飛員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敢為人先、勇趟雷陣

  德國科學家奧托·李林塔爾說 “發明一架飛機算不了什麼,制造一架飛機也沒有什麼了不起,而試驗它才艱難無比。”

  2003年5月底,由於種種原因,“梟龍”飛機01架帶著200多條保留項,進入試飛現場。為保証飛行安全、時間節點和國際信譽,王文江加班加點,連續作戰,與公司設計人員一道,天天泡在試飛現場。經過3個多月的艱苦准備,憑借高超的駕駛技術,終於完成首飛任務,將帶有眾多隱患的戰鷹穩穩降落在停機坪上。

  那年在南國的的春天,雷強身穿特制的橘紅色飛行服,在無數雙期待的目光中,昂首走向戰機。他像喝了酒,滿臉通紅,脈搏達到150!。按照慣例,國外研制新型戰機,新品採用率通常不超過30%﹔而那天,雷強要首飛的新型戰機新品採用率高達60%以上。這樣,試飛的風險至少翻了一番。他默默地爬上懸梯,跨進機艙,一回頭,發現為他送行的試飛局局長臉上挂滿淚水。頓時,一種悲壯、一種豪氣從雷強心底涌出,直沖霄漢:“今天,就是缺胳膊斷腿,我也一定要把飛機給弄回來!”點火、滑出、加速、拉杆,雷強沉著冷靜地做著各種動作,飛機在快速滑跑中,如一柄利劍昂首刺向藍天。雷強操縱戰機,有條不紊地做著各種試驗動作。20分鐘后,新型戰機一個靈巧的下滑,穩穩地落在跑道上。

  那天上午,一架國產某新型殲擊機,在北方某飛機城跑道上蓄勢待發。隨著首席指揮員畢紅軍的一聲令下,空軍試飛一大隊大隊長李國恩,駕駛新型戰鷹昂首升空直沖藍天。隻見他按試飛方案駕駛新型戰機呼嘯低空盤旋而過,緊接著做了一個垂直躍升,那氣勢如雷霆萬鈞﹔還沒等人們從驚喜和震撼中回過神來,他又駕戰機來了一個小半徑盤旋和S機動,緊跟著就是一個低空大速度通場,最后通過一個優美的小航線,平穩地降落在跑道上,又一個全新的機種首飛成功。

  按一種不成文的規矩,國外的試飛員在首飛一種新型飛機后,作為一種終身的榮譽,就不再試飛同型號的飛機,並且可以獲得享用終生豐厚報酬。但我們的試飛員,從來沒有這種概念,往往完成首飛后,還將繼續在該新型戰機上完成一個又一個試飛科目,一次又一次飛出了新型戰機的優越性能和品質。

  “要造,就造世界一流的飛機。”為了改進新型戰機設計缺陷,空軍試飛員以對部隊戰斗力極端負責的態度,不斷追求完美、激情超越

  對於一種先進型號飛機的研制試飛來講,試飛員們必須要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和精湛的飛行技藝,對戰機進行反復檢驗,使設計的缺陷逐一得到暴露、修改。

  某新型戰機進入側風試飛階段。在地面模擬器上試驗時,風速剛達到每秒8米,飛機就被掀翻了。所以,規定著陸時側風不能超過每秒6米。但一連幾天,機場的地面風速都超過了設計數據。張景亭心急如焚。“必須盡快改變這種被動局面,確保新機的試飛進度!”他認真分析飛機的氣動外形特點及放傘后產生的風標效應,並利用計算機模擬各個操縱動作對舵面產生的力矩作用,制定了飛“大側風”的試飛方案。試驗那天,側風每秒9米。張景亭按照處置預案上天,開始飛機狀態一切正常。然而放傘后發生意外,傘的風標效應大大超出了想像,受其影響機頭瞬間劇烈偏轉,飛機急速向跑道邊緣滑去。張景亭立即修正方向,因為用力過猛,飛行靴卡到了座艙鋼板的夾縫裡,一使勁,靴子“嗞啦”一聲,差點撕成了兩截。飛機就要偏出跑道!說時遲,那時快,張景亭機智地拋掉減速傘,並繼續修正方向,終於將戰機穩穩停住。張景亭修正大側風的操縱方法,在該型戰機試飛中得了普遍推廣。

  那天,某試飛大隊副大隊長畢紅軍在駕機試飛驗証新型發動機空中開車的可靠性。起初,發動機像往常一樣工作正常,他按程序做好各系統檢查后,便開始驗証空中開車,當關閉的發動機達到規定的時間和條件時,他果斷地按空中開車按鈕,可是發動機沒有任何反應,再次開車仍沒有反應。突然出現險情,牽動著試飛現場所有人的心。這時,滿載的飛機突然失去動力,飛行狀態迅即改變,飛行高度也在迅速下降,頃刻間飛機由8500米降至3000米,此刻畢紅軍異常的冷靜,他邊報告情況邊調整飛行狀態,按指揮員的命令和特情准備預案,柔和掉轉機頭並把飛機對准機場方向,啟動應急開關緊急放油以減輕飛機的重量,同時做好單發應急著陸准備,所有動作連貫流暢,准確到位。從而保住了寶貴的試飛數據,為分析故障原因和改進設計提供了重要依據。

  還有某試飛大隊試飛員陳加亮,在完成執行導彈實彈打靶試飛任務時,由於導彈點火后未離梁,導彈推進器噴出的通通火焰,將飛機左側平尾嚴重燒蝕,飛機操縱出現困難,為保住戰機,保護寶貴的試飛數據,他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堅持飛機駕機返場,成功地化解了一次重大空中險情,不但為國家挽回了損失,也為分析排查導彈故障,為科研項目的順利進行創造了極為重要寶貴的條件。

  有人覺得試飛員這樣做是在拼命沒有必要,對此李國恩指著一架新機動情地說:“試飛員屁股底下的新機,是幾代人的心血,國家上億元的財產。一旦掉下來,損失的是幾年甚至幾十年國防工業的成果,失去的很可能是一代飛機,試飛員面對危險第一反應都是要保住飛機。”

  “我們多擔一份風險,部隊飛行安全就多一份保障!”為了飛出新型戰機的最佳性能,空軍試飛員以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意志開拓創新、攻堅克難

  戰機是用來打仗的,絕不是在空中展現優美身姿的和平鴿。試飛員們深知,隻有飛出極限值,新型戰機的性能才能得到拓展,戰斗力才能得到提升。他們多擔一份風險,部隊保障飛行安全就多了一份科學依據。

  某新型戰鷹空中發動機啟動試飛是一類風險課目,在我國也是第一次。這個課目要求飛機在高空關車,一分半鐘后再重新開車。國產第三代新型戰機是單發電傳飛機,如果開車不成功,飛機將完全失去動力,並且還可能影響電源系統,使其不能正常工作,導致飛機無法操縱。張景亭承擔了這項試飛任務。試飛這個課目,要求空中無雲,一旦發動機無法起動,試飛員可以目視領航,迫降著陸。然而試飛那天,張景亭到達預定高度后,周圍都是雲,能見度很差。是要求返航,還是繼續試下去?試飛的進度節點已迫在眉睫,一刻也不能耽擱!張景亭毅然在規定高度關閉了發動機。失去動力的飛機急劇下降高度,一秒、兩秒、三秒……一分半鐘后,飛機下降了幾千米的高度。張景亭摁下啟動按鈕,發動機卻不見有任何動靜。再試,還是沒啟動起來!這時,飛機已經快要下降到極限高度。但見他沒有絲毫驚慌,第三次摁下啟動按鈕。隻聽“轟”的一聲,飛機啟動成功了。

  那年3月,某試飛團副團長、空軍十大杰出青年鄧友明,駕駛著“新舟60”進行國產運輸機試飛史上第一次空中結冰科目。試飛那天的雲層既厚又密,能見度隻有幾十米(試飛的能見度要求5公裡)。在3000多米的高空飛行,就如同在飛夜航,稍有閃失就有可能撞山,但雲層中可以看到飄浮的過冷液態水,這正是空中結冰的必要條件。飛機越來越難操縱,隨著機翼前緣結冰越來越厚,機頭下沉,飛機開始飄擺不定,失速出現了,繼而飛機就像鐵鉈一樣掉向地面。飛機旋轉著向莽莽群山扎去,鄧友明感到天旋地轉,似乎進入了一個巨大的漩渦。他用力拉動駕駛盤,同時增速,連續兩次按程序操縱飛機,才艱難地抬起頭,在強烈的拉動中重新開始爬高。科研人員現場測量的結果顯示,機翼前緣結冰厚度達76MM,機翼翼根已結成冰砣,遠遠超過了設計要求。

  某新型戰機第一枚導彈發射的試飛任務,落在了空軍某飛行大隊副大隊長梁萬俊身上。為了確保試射萬無一失,梁萬俊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做了充分的預想和准備,查閱收集了大量資料,還多次咨詢火控系統設計專家。連續幾周的精心准備,他對火控系統的線路結構、設備使用、雷達功能、導彈以及空靶的相關數據,已經爛熟於胸。實彈發射那天,梁萬俊駕駛著新型戰機飛到靶場上空。梁萬俊運用先進的機載雷達搜索,很快截獲目標。但見他屏住呼吸,迅速鎖定目標,准確地判斷時機,果斷按下發射按鈕。首發命中,標志著國產第三代新型戰機的火控系統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正是這些極為優秀的天之驕子,與廣大科研人員和工業部門人員在一起,創造了一個個全中華民族傲稱與世的奇跡,特別是在第三代飛機的研制過程中,西方國家無一例外地都摔過飛機,唯獨我們,一路闖關奪隘,從藍天雷陣裡橫空出世,成為世界上在三代機研制中唯一沒有摔過飛機的國家。而我們試飛員的步伐並沒有就此停歇,為了在祖國萬裡藍天的鋼鐵長城裡,能有一支奔涌著炎黃血脈的鐵翼雄師,他們又義無反顧地沖進那風險莫測人藍天雷陣!

(責編:趙健、董宇)


相關專題
· 空軍英雄試飛員群體先進事跡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