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筑基的人

追記寧夏吳忠利通區金塔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趙峰(中)

2013年06月14日14:12   來源:寧夏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金塔社區有129棟樓,每戶困難群眾的門牌號趙峰都清楚地記得。逢年過節,他都親自登門慰問。 (資料照片)

成立社區愛心捐助中心、社區困難職工救助站……11年來,趙峰想方設法為困難居民提供幫助。

在趙峰的一手操辦下,金塔社區建成了寧夏首家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站,老人們不再為吃飯發愁。

“他能准確說出136 名低保戶、183名殘疾人和80歲以上老人居住的單元,甚至樓層和門牌號,他知道哪棟樓裡住著老革命、復轉軍人,哪戶人家的兒子要結婚、誰家兒媳生了孩子。他是社區的活字典。”

金塔社區居委會會議室的一面牆上,挂著近30塊各類榮譽牌匾,無聲地訴說著趙峰生前的忙碌和操勞。辦公樓前的小廣場上,綠蔭叢叢,卻不見趙峰親切而熟悉的身影,隻有濃濃的哀傷在空氣中飄散。

2002年,趙峰從吳忠市利通區物價局調至金塔社區,成為1.3萬居民的“一家之長”。金塔社區是金星鎮的“三最”社區:設施最老舊、人口最多、綠化最差,物業停止服務多年,居民怨聲疊出。曾經是物價局“涉案物品評估師”的趙峰到金塔社區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帶領干部整治環境。

那些年,居民總能看到這樣的畫面:一身迷彩服的趙峰脖間纏條毛巾,冒著高溫或嚴寒搬磚平路﹔拿著掃帚爬上一間間小煤房整理雜物、清掃垃圾,下來時蓬頭垢面沒了人樣﹔從貨車上一棵棵抱下胳膊粗細、帶著大土圪塔、滴著泥水的樹苗,再連夜栽上﹔三伏天手持長杆,帶領社區干部疏通臭氣熏天的化糞池﹔小區停電后給孤寡老人送去蠟燭,跑供電部門直至凌晨一兩點又見萬家燈火時,才最后一個離開現場﹔帶頭包下單元樓,為殘疾和孤寡老人擦玻璃、掃衛生﹔風塵仆仆地奔波於共建單位之間,為貧困學子爭取資助……

漸漸地,原本光禿禿的社區泛起了綠意,物業規范了,小廣場建起來了,居民少了抱怨,居委會也從三間平房變成了二層小樓。趙峰用實干消除了最初少數干部和居民認為他是“到基層鍍金”“把基層當跳板”的猜測。

每年一次,每次三個多月的入戶摸底調查是趙峰堅持了多年的習慣。這使他對社區129棟樓裡居民的分布和家庭情況了如指掌。“他能准確說出136名低保戶、183名殘疾人和80歲以上老人居住的單元,甚至樓層和門牌號,他知道哪棟樓裡住著老革命、復轉軍人,哪戶人家的兒子要結婚、誰家兒媳生了孩子,他是社區的活字典。”社區干部張川佩服地說。

2007年7月的一個下午,突降暴雨。快下班時,雨越下越大,趙峰的心隨之不安起來,他和時任社區黨支部副書記的王軍兵分兩路,帶領工作人員到各轄區檢查危房。直到晚上10時多,大家才帶著一身泥濘聚到辦公室。聽完匯報,趙峰突然想起了什麼,站起來往出就跑。“地區大院后門附近還有個廢棄的土坯房,咱漏查了。”話音未落,人已沖進雨幕。趕到土坯房時,大家驚呆了——裡邊蜷縮著兩名凍得瑟瑟發抖的老年乞討人員,積水散著惡臭讓大家難以伸腳。

趙峰挽起褲管,淌著沒過腳踝的糞污,相繼把兩名乞討者背出土坯房,並且自己掏錢把他們安置到附近的旅店。第二天,房子就塌了……

60歲的王月英帶著女兒租住在地區大院,生活困難。女兒染上毒癮后,老人更是萬念俱灰。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