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后進村正在變成“后勁村”

黑龍江海倫市選派“第一書記”工作掠影

洪倫富 王小波
2013年05月30日09:2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2012年,隨著基層組織建設年的深入推進、村級黨組織的晉級提檔,海倫市的26個后進村成為市委關注的焦點。對這些多年來被視為“老大難”的后進村,該從何處入手實現轉化?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海倫市委拿出了著實管用的“三大舉措”——給每個村確定一名聯點市級領導,向每個村派駐一個整頓轉化工作組,為每個村選擇一個實力雄厚的定點幫扶部門。海倫市委組織部率先從“退長當員”的處科級干部、鄉鎮優秀干部和后備干部中,根據26個后進村的黨組織班子狀況、群眾意願、發展需求、資源優勢、基礎條件等不同情況,結合選派干部的工作經歷、業務專長、自身優勢、志趣愛好等,為每個村選派了一名黨組織“第一書記”,從此,后進村開始了一個接一個的喜人變化……

捋順百姓氣

一樣的土地、一樣的政策,為啥“先進村”和“后進村”會差出一大截兒?為了找到答案,26名“第一書記”在上任之前,分別前往自己所負責的村子進行調研。

在調研中,26名“第一書記”有一個共同感受,雖然后進村形成的歷史原因多種多樣,但是主要“病灶”卻極其相像:事不明、氣不順——村裡的很多事兒都藏著掖著,不告訴群眾﹔村集體資產和資金管理混亂﹔某些村干部或所謂“屯大爺”長期佔村裡的便宜,不但嚴重影響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而且讓群眾寒了心。

既然找到了“病灶”,那就“對症下藥”。首當其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捋順百姓的心氣,解開思想上的疙瘩,化解村民與村集體之間的矛盾。

“陽光村務”是“第一書記”為后進村帶去的第一縷陽光。“第一書記”走馬上任之前,海倫市委就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不得在任職村核銷任何費用,未經集體研究造成集體資產重大損失的,組織上將在留足基本生活費用的前提下,每月從其工資中扣款,直至償還全部損失。

在百祥鄉百合村,群眾對低保戶的評定方式一直意見很大:村裡的低保名額要靠“關系”爭取,真正貧困的家庭卻撈不到低保名額,很多村民心生怨氣。“第一書記”於英明上任之初,在詳細地了解情況后提出:“既然低保戶評定不公讓村民有怨氣,那咱就從這兒抓起。”他立即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重新評定低保戶,堅決取消那些不符合條件的“低保戶”的低保資格,並對新評定的人員張榜公示。公開、透明、公平的評定方式,讓村民心裡敞亮了,氣兒順了,上訪的“火苗”也就熄滅了。隨著公開透明工作方式的引入,過去難以推行的“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在26個后進村逐步推開。

村民心頭的疙瘩雖然解開了,但要讓村裡的各項事務走向正軌,還必須在管理上下功夫。聯發鄉百利村“第一書記”董海軍到任后,發現村裡的很多債權債務關系非常混亂,合同不清、金額不實。“表面上看,債權債務混亂是村裡吃虧﹔但說到底,吃虧的還是老百姓。村裡沒錢就無法改善村容村貌,百姓的生活質量也就無從說起。”他憑借著多年的法院工作經驗,在一個月內將村裡多筆賬目捋順了,挽回了村集體經濟的損失,讓村民們心服口服。

沒有人情的糾纏,隻有村民的利益,“第一書記”大刀闊斧的治理方式令百姓拍手稱快。在“第一書記”的帶領下,原來渙散的村領導班子也都有了主心骨,班子的向心力逐漸凝聚,干事有了動力。

海興鎮民醒村“第一書記”李速到村后,把很久沒開的“兩委”班子會開了起來,大家在踴躍的獻言建策過程中擰成了一股繩兒。一個班子成員說:“過去,不是我們沒有積極性,關鍵是沒有人把大家組織起來研究正事兒!”如今,在“第一書記”的帶動下,26個后進村班子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全都憋足了一口氣,要把后進村的帽子徹底摘掉。

念好致富經

當26位“第一書記”帶著沉甸甸的責任深入到后進村時,海倫市為“第一書記”設置了嚴格的年度考評制度。透過考評,后進村的變化情況一目了然。

雁陣飛得高,全靠頭雁領。要想讓群眾富起來,好的“帶頭人”是關鍵。既然“第一書記”是帶著責任與承諾來到后進村的,那就是后進村的“當家人”。這26位“當家人”為了幫助村民尋找致富門路,真是不惜動用各種力量。

海興鎮民醒村“第一書記”李速與海倫市金興薯業有限公司老總是多年至交。在一次朋友聚會時,李速道出了自己想為民醒村做點兒實事兒的想法。朋友的一句話點醒了他:“你帶著村民種土豆,我收購,咱倆合作你看咋樣?” “好主意啊!”第二天,李速便帶著全體村民的希望來到薯業公司談合作事項。金興薯業有限公司提供前期技術指導,民醒村出人出地——一份2000畝馬鈴薯的種植合同簽訂了。不僅如此,通過李速的努力,馬鈴薯加工項目還落到海興鎮工業園區。村民增收、村子收稅,一舉兩得。

(責編:楊媚、權娟)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