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靖西縣城到朋懷水庫,同德鄉朋懷村黨組織第一書記趙福播沿著崎嶇的山路蜿蜒前行10多公裡,一湖碧水呈現眼前,他負責引進、在700多畝山坡和小島上栽下不久的桃樹迎風吐綠,姹紫嫣紅的“桃花島”呼之欲出。
這樣的行程,趙福播三天兩頭都要走一回:“桃樹長得怎麼樣?新引進的魚、鴨如何?五保戶生活好不好……”在靖西,越來越多的群眾欣喜發現:黨員干部服務更主動了,對老百姓得實惠的事更上心了——這就是該縣“效能亮劍”活動帶來的轉變。
《左傳》雲:“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今年以來,靖西啟動了治庸治懶治散“效能亮劍”行動,以轉作風抓落實促轉方式惠民生,黨員干部下基層、進企業、解民憂,已成為一種工作常態。
事實上,在敢於“亮劍”的背后,是靖西多年來一以貫之地推進作風建設,精心繪制出一幅從被動到主動、從治標到治本的作風建設“線路圖”。高效務實的黨風政風正轉化為推進這個中越邊陲小城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正能量”。
敢於向庸懶散“亮劍”
“你好,請問今天能辦事嗎?”一名來自於紀委的“老農”來到同德鄉政府——春節后上班第一天,靖西的19個鄉鎮都冒出了一支“特別”的隊伍。
那幾天,該縣紀委監察局明察暗訪組採取實地查看、現場詢問、電話查訪等方式對全縣19個鄉鎮和58個部門節后干部職工到位到崗情況進行查訪。結果令人欣喜:今年各鄉鎮、縣直各單位人員都基本到位,全縣各項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抓效能建設,需要‘亮劍’精神,敢於揭丑、敢於挑刺、敢於動真格。中央八項規定出台后,我們以嚴格的制度、強有力的監督和實打實的責任追究深入貫徹落實,帶領全縣干部群眾在實干上下工夫、在落實上見成效。特別是春節收假后,大家心要收得回來,人要沉得下去、辦得成事。”縣委書記黃小寧如是說。
為把效能建設真正抓出實效,靖西縣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的實施細則》,對會議、活動、接待等方面的要求進一步細化,保障涉農惠民項目支出,削減會議費、接待費、車輛購置費等,壓縮行政管理費。制度出台后,縣紀委監察局加大督查力度,對節假日值班、會風會紀和各單位公職人員的在崗在位、工作紀律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將結果全縣通報,對違規者嚴格追究責任,抓好限期整改。
行動收效明顯!會少了、講話短了、效率高了,文風會風讓人耳目一新。沒有人督促,黨員干部走進千家萬戶聽民聲辦實事。分管聯系烤煙項目的靖西縣政協副主席王會月沒等收假上班就先“偷偷”到煙田“溜達”,每到一處發現有煙農移栽煙苗不規范,就現場進行技術指導,深受群眾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