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青春足跡在草原閃光——追記道孚縣瓦日鄉人民政府原鄉長菊美多吉

2012年09月04日15:29   來源:四川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菊美多吉,男,藏族,1979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縣木茹鄉格村人,2001年4月參加工作。他先后在扎拖鄉、龍燈鄉工作,2010年12月調任瓦日鄉黨委副書記、鄉長。2012年5月19日凌晨,菊美多吉因帶病堅持工作,勞累過度突發腦溢血去世,年僅33歲。
 
8月底的道孚,草原開始退綠。瓦日鄉家家戶戶的門口,格桑花還開得艷紅。
 
說起菊美鄉長,益西阿媽忍不住哽咽失聲。“那天好晚了,菊美鄉長經過我家門口,我應該叫住他,讓他進來好好吃頓飯,哪怕喝一碗禾麻湯也好啊。”
 
年僅33歲的道孚縣瓦日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菊美多吉走了。很多個夜晚,藏族老鄉們在家中點亮一盞盞酥油燈,為他祈福。星星點點的燈光,照亮了這位康巴漢子在莽莽草原上的足跡,照亮了他短暫而恆久的青春,更輝映著一名普通共產黨員心中 “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為民情懷。
 
真情為民“村民的小事記得比誰都清楚”
 
在菊美多吉的工作日志中,除了記錄日常各項工作,還有這樣的備忘記錄:
 
4月11日:仁孜的醫保本戶名需要到縣公安局重新核實﹔
 
5月3日:看望腳傷住院的得吉阿媽﹔
 
5月16日:堯日村村支部的圖書架差兩枚螺絲釘﹔
 
……
 
這些簡簡單單的備忘,讓瓦日鄉村民卓瑪“一想到就難過”。
 
今年4月,卓瑪的表姨生病住院,菊美多吉聽說后,專程去縣醫院看望阿媽。臨走時,菊美多吉從包裡拿出一本新華字典交給卓瑪,“翁姆家的小娃兒在縣城上學要一本字典,最近忙得一直沒上縣裡,你幫我帶給他吧。”
 
卓瑪將字典捎給了翁姆家的小孩。她有些納悶,一本小小的字典,菊美鄉長怎麼還要專門托人帶去?他又是怎麼知道這事的?直到菊美多吉去世后,卓瑪心中的疑問才慢慢解開。
 
菊美多吉的妻子昂旺巴姆告訴卓瑪,菊美多吉有一個習慣,平時走村入戶時,聽到誰家有事需要辦,便隨手記在一張紙條上,揣進口袋。昂旺巴姆洗衣服時常常從丈夫的口袋裡發現這樣的紙條。這本新華字典,就是他在3月份走訪熱瓦村時,翁姆無意間向他提起的。
 
就是為了這一張張小字條,菊美多吉把自己“釘”在了山高路遠的瓦日,忘記了自己的病需要休息,甚至忘記了陪懷孕的妻子去做一次檢查。
 
昂旺巴姆已經懷孕5個多月,現在在道孚縣木茹鄉中心校任教。巴姆回憶,在她懷第一個孩子時,菊美多吉忙得幾天沒回家,她便托人捎話給菊美,說自己想吃蘋果,其實只是想讓丈夫抽空回家陪陪自己。幾天后,菊美多吉風塵仆仆地出現在教室的窗外,手中拿著一個蘋果對她微笑。那隻蘋果,卻是剛剛在學校的樹上摘下的。“菊美多吉是典型的康巴漢子,常常記不住家裡人的事,但紙條上的小事卻記得清清楚楚。”昂旺巴姆噙著淚說道。
 
忘我奉獻“他是草原上翱翔的雄鷹”
 
2003年,菊美多吉在條件最艱苦的扎拖鄉工作。“扎拖鄉地廣人稀,那時候全鄉沒有一輛汽車。”時任扎拖鄉鄉長羅曉玲說。
 
鄉裡7個干部,除鄉黨委書記、鄉長外,要求每人包一個行政村。羅曉玲來到扎拖后,鄉裡作包村調整,菊美多吉主動請纓,要求“調整”到最偏遠的扎拖村。
 
到扎拖村的第一件事,修路。在爭取到縣交通部門的資金后,菊美多吉打上背包、帶上干糧去“住村”了。這一去就是半個多月。半個月后,羅曉玲去村裡看他,瘦了一圈的菊美多吉正在老鄉家裡畫圖,“12公裡的通村路就畫在一張皺巴巴的圖紙上,路經過了哪條河,佔了誰家的田邊地角,標注得密密麻麻、清清楚楚。”
 
用了三年,菊美多吉帶著村民們投工投勞,結束了扎拖村不通路的歷史。
 
在海拔3800多米的龍燈鄉工作期間,菊美多吉經常頭疼得厲害,去州醫院檢查,診斷是血壓過高。醫生告訴他,這種病情不適合在高海拔地區工作,但當時正值牧民定居工程建設的關鍵時期,為了改變牧區人民長期“逐水草而居”的現狀,菊美多吉不顧同事們的勸說,繼續輾轉在牧民群眾家中,講政策、做宣傳,時常一呆就是一整天。
 
“有時,牧民在草原深處放牧,我們就一起在草原上住宿,啃干糧、喝雪水是常有的事。”原龍燈鄉副鄉長冬孜回憶,菊美多吉藥不離身,但去一趟縣裡不容易,他常常一次買幾百元的藥帶回鄉裡。
 
從帳篷到定居房,從夢想到現實,如今龍燈鄉的牧民定居工程已全面完成,當地牧民說,“老鄉長”菊美多吉是“草原上不知疲倦翱翔的雄鷹”。
(責編:李晨陽、權娟)


相關專題
· 追記菊美多吉:一位藏區基層干部的11年為民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