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廣東145名高校團干“實干”挂職 從不把自己當成“過客”

2013年03月12日15:4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高校資源進駐地

來自華南農業大學的楊姍姍到佛山高明挂職,她了解到高明的一個貧困村以種植粉葛為主要經濟來源,但由於當地農業生產技術落后,粉葛的病虫害非常嚴重。

“我們本身就是農業大學,有這方面的優勢,所以我們打造了一支由蔬菜學、果樹學、農業信息等專業的碩士生和本科生等組成的12人支農服務團。這支服務團深入田間地頭,幫助農民科學種植養殖和防治虫害。”楊姍姍說,2012年,村裡的7戶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達到了7000元,比2011年增長了40%,實現了脫貧目標。

同樣是來自華南農業大學的梅偉麗借助大學的力量,在廣西賀州引進溫氏集團合作養豬項目。經過試驗區的成功試驗,賀州市全面推廣此項目。2012年下半年,賀州市共有240名創業青年簽約成為溫氏養戶,投資興建豬舍250多棟,上市豬肉225批,帶來經濟效益1000多萬元。

今年1月,在梅偉麗將離職前,華南農業大學校領導帶隊到賀州八步區的貧困村,為聯盟小學修繕學生宿舍、贈送過冬衣物、書籍、學習用品等愛心物資。同時,他們還捐贈2000多冊農業科技書籍,3台電腦、1台打印機。“我在這裡,學校的領導和專家也跟著來了,我不是一個人在挂職。”梅偉麗說。

團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委副書記易琳則借助高校的力量,組建由10名博士、碩士、本科生組成的華南農業大學實踐團,就新會區的紅樹林生態恢復與修復、水產養殖、水稻種植等課題進行深入調研。他們的調研報告《現代農村特色高效農業調查分析——以廣東新會銀湖灣種植業為例》已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南方農村》上發表,《專業實踐調研報告》也已送給新會區科技局等相關部門作為工作參考。

挂任廣西合浦縣團委副書記的董尚朝,挂職一年,走遍了該縣15個鄉鎮和數十個村,開展社會(工作)調研30余次,形成了15萬字的調研報告。鄉鎮“橋頭堡”建設問題,鎮區樞紐型、學習型團組織建設問題、關愛模式問題、農村文化繁榮方略問題等相繼進入他的研究范疇。“地區之間共青團工作的共性和差異、特色與經驗讓我收獲前所未有的視野和感悟,這讓我廣西之行收獲甚大。”董尚朝說。

據悉,這批挂職干部一年來共走訪基層單位數5023個,走訪團員青年數近8萬人次,召開各類座談會近2000場,發現、挖掘基層典型經驗2106個,形成調研報告578篇。

挂職結束,項目仍舊運轉

2012年是選派高校團干到縣級團委挂職工作開展的第二年,前一年的許多項目在這一年繼續開展。

“上一屆的‘挂友’工作基礎打得好,引進了很多好項目,我們作為接班人,應該將它運轉得更好。”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挂職團干顏永濤說:“‘愛心助養’項目是去年到雷川挂職的團干曾副的項目,今年我們把這個項目接下來了。”他表示將把“愛心助養”作為長期活動,並與福利鎮中心校簽訂“微承諾,大力量”協議,愛心助養該校10名貧困小學生。

“貧困山村缺的不是學校,而是好老師。”挂職團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副書記的林文凱有感而發。在任職期間,他爭取資金35萬元用於改善教學條件,修繕綜合大樓、教學樓、圖書室、多媒體室,安裝文體設施等工程建設﹔組織建立了該地留守兒童的“希望家園”、“幸福廚房”、“愛心圖書室”等,解決孩子們心理、午餐、學習等問題。

但是林文凱更為焦慮的是,農村沒有好老師去教育和培養山區的孩子。他利用所在的華南師范大學資源,每年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支教活動,組織畢業生到當地小學頂崗實習(即學生去山區頂替教師職位,山村教師進城接受專業培訓)﹔開展師資培訓,幫助當地教師學習先進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等。

此外,在資金來源方面,林文凱為連南的山村學校鋪好了后路。“我們跟春桃慈善基金簽了合同,每年都會給我們一部分經費,還有一些愛心企業,也都發動了志願捐款。”

在離開前,林文凱考察了當地的學校,“我們會組織捐資企業和愛心人士對學校進行評估,符合條件的才能得到捐助。且學校的負責人一定要有公益心,才能確保學校捐助機制的建立,使貧困家庭小孩真正得到資助、不輟學。”

據統計,高校挂職干部在一年中共推進完成1243個鄉鎮、街道團的組織格局創新工作,推動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團6858個、創建青年社會組織2146個、非公企業建團4653個、駐外團組織639個。開展促進青年就業創業培訓4萬多人次,幫助青年實施貸款項目4000多個,累計幫助青年貸款金額近2億元﹔通過“三下鄉”義務支教、設立助學金等形式惠及留守兒童4萬多人次﹔開展文明城市創建、農村醫療改善、義教助學等志願服務活動1100多次,通過“圓夢計劃”、“青春情暖”等活動服務外來務工青年和困難青年3萬多人次。此外,大家還協調資金、物資支持將近4000萬元,推進校地合作項目、創新項目300多個,帶動經濟產值兩億多元。

“我們很多干部工作作風最大的問題就是‘浮’得上去,卻‘沉’不下來,認為開展了幾個活動就是全部工作。大家到基層得到的最大鍛煉就是我們如何面對具體的矛盾和困難,並把這些具體問題一個個解決。”在總結交流會上,團廣東省委副書記陳宏宇說,我們從基層回來了,要把基層好的工作作風帶回學校和崗位,影響其他的團干部,讓每個人都能“浮”得上去,“沉”得下來。(林潔 蔡婷燕)

(責編:楊麗娜(實習)、權娟)


相關專題
· 中國共青團新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