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一個共產黨員的為民情結

記全國人大代表、輝縣市孟庄鎮南李庄村黨支部書記范海濤

2013年03月05日16:01   來源:河南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不忍父老鄉親受窮,1.6億元建別墅贈村民

3月1日,輝縣市孟庄鎮南李庄新型農村社區,記者在村民陳小偉的引領下,走過氣派的廣場,沿著平坦的水泥路前行,路邊是賞心悅目的綠化樹,簇簇波斯菊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前方不遠就是他家紅黃搭配、造型別致的“小洋樓”,他新買的黑色“吉利”轎車就穩穩地停在家門口。

“兩年多前,俺家還窮得‘叮當響’,誰能想到這麼快俺也成‘百萬富翁’了!”小陳自豪地扳起手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暖氣、天然氣、供排水、強弱電、寬帶齊全,社區環境好,房子質量過硬,俺家230平方米的‘疊加別墅’按本地商品房市場價3000元算,價值超過70萬﹔新買的小車十幾萬﹔60平方米的地下室,市值超過5萬元﹔再加上存款,俺的家產咋著也過百萬了吧!”

“俺家這條件,在村裡就是個一般戶!”小陳說,他們村351戶比他家條件好的大有人在,家家都是“家產過百萬”,南李庄村的平均水平和綜合實力絕對是“輝縣第一”!

一個普通的農民為何“一夜暴富”,一個原來的落后村靠啥變成戶均資產超百萬的“明星村”?

小陳語出驚人:“俺的百萬家產,有一大半是范海濤父子‘送’給俺的!”

南李庄村臨近輝縣市南環路,與城區一路之隔,以前卻是“被遺忘的角落”,比農村更“農村”。

村民劉長青向記者描述了南李庄曾經的模樣:人均不到三分地,辛辛苦苦種上一年蔬菜也難掙幾個錢﹔農民的房子60%以上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破破爛爛搖搖欲墜﹔村裡不通自來水,靠村民自打機井抽水喝,被人笑稱“喝的下水道的水”﹔隻有一條出村道路,坑窪不平、污水橫流。

“外村的姑娘不願嫁俺村,村裡‘光棍兒’二十幾條!”回憶過去,劉長青心裡十分苦澀,逢年過節親朋好友都不願意來,即使來了也是坐上幾分鐘就趕緊走,她自己回娘家在兄弟姐妹面前也覺得非常沒面子。

南李庄的轉機,出現在2008年范海濤當選村黨支部書記之后。

河南孟電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范海濤,生在南李庄、長在南李庄,是地道的南李庄漢子,對南李庄的父老鄉親感情深厚。

范海濤被高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之后,一點時間沒耽擱,連續出手,為鄉親們辦了幾件大好事:修了路,逢雨天有水有泥的“水泥路”一律硬化,成了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布袋路”、“斷頭路”全部打通變得四通八達﹔打了井,找來專家進行勘測打出深井水,村民們的生活生產水源不再是“下水道”﹔招了工,對村裡願意到孟電就業的年輕人進行專門培訓,輕輕鬆鬆掙工資,好幾個小伙子在企業找到了女朋友,先后有7對年輕人喜結良緣……

村民們為一個個變化歡欣雀躍,范海濤卻依然憂心忡忡:村民們房屋破爛不堪、參差不齊,有的甚至還是危房——“安居樂業”,不安居何以樂業?

村民們也非常無奈:農村蓋房講面子,蓋得不好不如不蓋,蓋得稍微好點造價得10萬元靠上,不吃不喝也得掙上六七年!

“看到鄉親們住‘趴趴房’,我自家就是住得再好,也不踏實!”

范海濤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和同樣是全國勞模的老父親、時任孟電集團董事長范清榮多次商議,決定拿出1.3億元興建一個新型農村社區,讓全村351戶農民都住上兩層“農家別墅”。

2010年4月1日,整村開始拆遷,並給農民發放半年的租房補助金(1800元),工程於當月開始實施,當年11月全部建成,12月裝修完工,全體村民住進“免費”的新房子,實現了當年拆遷、當年建設、當年入住。每戶都是兩層一體230平方米的設計,還配有60平方米的地下室,還配套建設了醫療室、圖書館、幼兒園、健身廣場等公共設施——在此期間,隨著建筑標准的提高和物價的上漲,社區建設資金由原定的1.3億元攀升至1.6億元,范海濤也成為全省第一個出資過億捐建新型農村社區的民營企業家。

既授以魚又授以漁,再出3000萬元為村民打造“金飯碗”

3月2日中午,記者在南李庄社區對面的亨泰家居建材城看到,裝潢精致的室內市場裡顧客川流不息,負責接待的促銷員應接不暇,市場門口一輛輛裝好的小貨車正准備發車……建材城負責人告訴記者,開業不到一年時間,建材城就吸引了周邊十余萬人次的顧客,生意紅紅火火。

據了解,這個建材市場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300余萬元,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同時可安排500多個村民就業。

2010年12月18日,南李庄村民搬進社區之后,按說為新型農村社區投資1.6億元已經不少了,范海濤又考慮到農民的就業問題,他說,不僅要讓農民住上新房子,還要繼續謀劃,讓他們過上富裕幸福的新生活。2011年7月份,在全市“干部創先爭優,農民增收致富”動員會上,范海濤再次作出承諾:追加資金3000萬元,為南李庄建設服務中心、家居建材城,促進南李庄農民增收致富。

家居建材城的建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歡迎和支持,合作方負責人說,范海濤跟我講條件,不是為一己私利,而是在為老百姓爭利益,我願意做出最大的讓步。

就這樣,時隔不到一年時間,2012年5月16日,利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節約的70畝土地建設的建材市場“孟電·亨泰家居建材城”正式建成營業,一期場館近3萬平方米。市場的租金性收入全部歸南李庄社區居民集體所有,范海濤個人不從中獲取任何利益。

社區居民連常保,從農民變成了建材城的一名清潔工,每月能拿到1500余元的工資,年底還可以再得到5000元的村集體分紅。連常保對此非常滿意,連連贊嘆:“這是黨和政府給咱辦的好事,是海濤書記給咱辦的好事,感謝,感謝!”

范海濤還安排孟電集團14名黨員干部和南李庄34戶貧困戶結成對子,在就業、技術等方面進行幫扶。承諾村裡45歲以下的勞動力,有就業意願的安排到孟電集團上班﹔年齡較大人員安排到社區做物業管理工作。貧困戶靳備戰,身有殘疾,家庭十分困難,孟電集團安排他和妻子到攪拌站上班,並針對他家的實際情況,讓他們輪流上班,既能照顧家裡,又能提高收入。

目前,南李庄村基本實現“人人有活干,村中無閑人”,2012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5萬元,比2008年增長50%還多。

扶危濟困出手闊綽,對自己卻十分“摳門”

幫助鄉親,一擲億金﹔扶危濟困,動輒百萬。這樣一個“出手闊綽”的“大老板”,生活中卻十分“摳門”。

2011年1月21日,范海濤作為河南省“兩會”的人大代表,到大河網接受訪談。當訪談結束,范海濤從兜裡掏出手機打電話時,讓在場的人都瞪大了眼睛。這是一款什麼樣的手機啊,簡直就像那種早已經被淘汰了的小靈通,這款老手機上的字都已磨掉,型號已看不出來。

在記者們的追問下,范海濤才憨厚地笑笑說,這就是上世紀90年代生產的那種“諾基亞”,幾年前花270元買的。范海濤說,這種手機功能少、省電、待機時間也長,“用手機不就是打電話的嗎?”當攝影記者把這款手機發到微博上時,有網友很快跟帖說,正因這手機的廉價,才更顯示了范海濤做人的品質。

“孟電有錢,但每一分錢都要花得明白,花得有價值,有意義!”范海濤繼承了父親范清榮的傳統,出差不住大賓館,哪兒便宜住哪兒,能趕回家就決不在外邊吃飯。

去年8月份,在“中國好人榜”評選中,范海濤高票當選“中國好人”﹔同年榮獲“河南省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和“河南省2012年度十大三農新聞人物”等榮譽稱號。

在中國文明網的投票頁面上,有網友留言說:“我是孟庄侯村的一名普通上班工人,我覺得范海濤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他真的很棒,我非常支持他,他為我們輝縣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會在網上投他的票。”

南李庄村76歲的社區居民王美老人,堅持要親自為范海濤投上一票,他戴著花鏡,像個小學生一樣規規矩矩坐到電腦桌前,在兒子的幫助指導下,自己操作鼠標打開頁面投票,還用“一指禪”敲出了“支持范海濤”的留言。

范海濤得知后熱淚盈眶:“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受點兒委屈也值了!”

原來,范海濤做了好事,但得到的不光是贊美,也有人質疑。

在南李庄社區建設過程中,范海濤曾接到一條匿名短信,指責他借建新村搞房地產開發,打著為村民辦好事的旗號圖謀農民的土地財產。還有人冒怪話:范海濤是不是傻了?一億多足夠吃喝幾輩子,他為啥要分給老百姓?誰要說他啥都不圖,打死俺都不信!

當時正值孟電集團2×30萬千瓦機組籌資最困難的時候,頂著如此大的壓力為村民干點事兒,還要遭受無端的懷疑,雖然隨著事情的發展謠言不攻自破,范海濤所受的委屈也隻有他自己最清楚。

“流點淚算個啥!”范海濤告訴記者,他站在自己在三樓的辦公室,曾不止一次想縱身一跳,一了百了。

“我到底圖個啥?”范海濤一遍遍問自己。

“我是個民營企業家,但我首先是個人,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同時還是個有良心的基層共產黨員!”

范海濤說,他最難忘的,是1987年孟電由他父親范清榮創建之初,缺少資金,同樣貧窮的鄉親們把家裡僅有的幾元、幾十元拿出來,支持范清榮,支持企業﹔他最難忘的,是為村裡修路時,道路規劃到誰家的責任田,鄉親們二話不說早早把場地騰清﹔他最難忘的,是企業工人汗流浹背的身影﹔他最難忘的,是企業發展遇到瓶頸,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跑前跑后為他分憂解愁﹔他最難忘的,還有很多、很多……

“人在做,天在看,憑良心。我所做的只是回報,惠及村民回報鄉鄰,為政府分憂回報黨的恩情!我就圖個心安理得,就圖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所以,范海濤從未忘卻對社會的責任,對社會的回饋從沒有中斷過。自2003年起設立專項教育基金,累計投資100多萬元。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他個人繳納“特殊黨費”10萬元,集團共捐資65萬元﹔為玉樹地震災區捐款100萬元。連續6年共出資300萬元,資助新鄉市貧困職工家庭。每年出資30萬元,對新鄉市新中國成立前入黨的特困黨員進行幫扶。出資80萬元,建立新鄉市村級后備干部培訓班,為新鄉市3200個行政村培訓后備干部。為貧困村修路、打井,幫扶社會弱勢群體……

“要說有所圖,我現在還真多了個想法!”范海濤說,他不希望別人把他當成榜樣、當成典型,但希望更多的企業家來效仿他的做法,力所能及地去回報社會,如果每一個企業家、每一個人都願意這樣做,我們的社會將會更加和諧。(記者 李虎成 通訊員 趙同增 鹿秀輝)

(責編:吳斌、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